千字文正讲|策功茂实 勒碑刻铭

齐济

2024-03-13 14:54

【正讲】

cè gōng mào shí lè bēi kè míng

策功茂实 勒碑刻铭

字形的演变及基本字义

“策”,本义是:竹制的马鞭。“策”的金文(见上图)下面表示带芒刺的植物。引申为驾驭马匹的工具,包括缰绳之类。“策”在《说文解字 》里的解释是:马箠也。“箠”同“棰”,是短木棍的意思。古代称连编好的竹简叫简策。古代大臣们上朝的时候手里拿的竹片也叫“策”,中国古代用竹片或木片记事著书,成编的叫作策,在文中有此意思。

“功”,本义是:用力从事劳作。功业、功劳。在《说文解字》里的解释是:以劳定国也。《周礼·司勋》中讲了:“国功曰功”,就是为国为民为社会做事才是有功劳。“策功”就是记录官员的功德。

“茂”,本义是:用大刀斩劈丛密野草,在《说文解字》里的解释是:草丰盛也。在文中意为大、盛大。

“实”,本义是:家中财物充足。在《说文解字》里的解释是:富也。“实”在《广雅》里解释为:诚也。所以“诚实”经常连在一起用,就是不虚伪、真实。“茂实”在这里是形容文武官员盛美的德业。

“勒”,本义是:套在马头上带嚼子的笼子。在《说文解字》里的解释是:马头络衔也。“勒”在这里是雕刻的意思。

“碑”,本义是:古时宫、庙门前用来观测日影或拴牲畜的坚石。在《说文解字》里的解释是:竖石也。说到官、庙门前观测日影的坚石,很容易想到《周易·屯卦》里讲的“磐桓”,“磐”是大石、巨石。“桓”就是古代立在驿站、官署等建筑物旁作标志的木柱。“桓”在《说文解字》里的解释是:亭邮表也。“磐桓”就是在城郭、宫殿、官署、陵墓或驿站路边立木柱,用来作标志或测日影,也可用来拴马。具体地说宫廷中的碑通常用来测日影以推算时间;宗庙中的碑通常用来拴系牲畜。“桓”也叫亭表、表柱、桓表。《礼记·檀弓》中讲:“四植为之桓。”由此可知,桓表也是用来观日影以正方位的,一般建于亭邮(驿站)及宫门之前。“桓”念huán,古时发音如“和”,读“和表”,现在就读为“华表”了,所以说磐桓就是华表的前身。任何一个工地开工前,都会先建两个柱子作为大门,即使在内蒙古大草原一个暂时居住的蒙古包,周围加上围栏,也会在大门口竖起两根柱子。当然,《周易》里的“磐桓”不仅是指有形的桓表,也指理想、目标。

“碑”在这里指石碑、碑刻。即把功绩刻在石上,以传后世。说到碑刻,不得不提魏碑。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适应社会意识需要的佛、道之学勃然兴盛。佛、道的宣传方法是以写经为一大功德。尤其佛学,凡新建寺塔、塑造佛像,必聘文学之士,撰写文章以纪其事,或凿石以作碑,或就天然岩壁摩崖刻写,一时间,从汉代风行的立碑时尚,转向佛学的建寺造塔、立碑刻石。四海之内虽战乱不止,造像求长生的心理却更加炽烈,刻石佛记文字漫山遍谷,不下数千万,魏碑应运而生。魏碑是碑碣、摩崖、造像、墓志铭等石刻文字的总称,大体可分为碑刻、墓志、造像题记和摩崖刻石四种。北魏书法是一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过渡性书法体系,对当时的隋和唐楷书体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中以北魏的书法水平为高,风格多样,朴拙险峻,舒畅流丽,极有名的如《郑文公碑》、《张猛龙碑》、《高贞碑》、《元怀墓志》及《张玄墓志》,已开隋、唐楷书法则的先河。清代中期倡导“尊碑抑帖”,冲破“馆阁体”的束缚,碑学兴起,书风为之一变。魏碑上承汉代隶书传统,下启唐朝楷书新风,为现代汉字的结构与笔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刻”,本义是:用刀具刮凿镂刻。在《说文解字》里的解释是:镂也。“刻” 也有严格要求之意,作名词时,是时间单位,指一小时的四分之一,也就是15分钟。通常在木头上雕琢叫“刻”,在金石上雕琢叫“镂”。在这里是雕刻的意思。

“铭”,本义是:在钟鼎贵器上镂刻主人的名字、记。“铭”字左边一个“钅”, 右边一个“名”,在金属上刻上祖先的丰功伟绩、言语、警示语、座右铭等。在《说文解字》里的解释是:记也。泛指在器物上雕刻文字以记事。

“策功茂实,勒碑刻铭。”意思是说:朝廷还详尽真实地记载文武的丰功佳绩,并刻在石碑上以流传后世。从古至今,对国家有贡献的文臣、武将的事迹都会被记录被传颂。北京国子监里,还能看到那些巨大的石碑,用满、汉、藏几种文字来记录赫赫功绩,如康熙平定三番,收复了准噶尔这样的大事件。在河南郑州或陕西西安等地,多见功德记事石碑,总免不了发思古之幽情,慨时光之远去。我等俗辈与历史功臣不可同日而语,但需进德修业,宽居仁行,走过人生大途已足矣!


《千字文正讲》

《千字文》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独特的地位,被公认为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儿童启蒙识字读物,也是成人进德修业的必读之书。本书原文采用由南北朝时期散骑侍郎、给事中周兴嗣编纂的有一千个汉字组成的韵文,精思巧构,音韵谐美,通篇以儒学伦理为纲,字里行间无不蕴含天地之道与为人处事之理。本书作者精通中国古典,讲解生动形象,文字简洁,很有可读性,无疑将推动国学的传播与普及。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