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芒种无人忙

我依爱山仍恋N

2021-06-05 21:31

小的时候每到芒种时节,村里边就进入一种战时状态,大人小孩儿都会紧张起来,急急忙忙从地里抢收小麦,到处都弥漫着紧张的氛围。

芒种这个节气很有意思,是一个典型的反映农业物候现象的节气。对于南方地区而言,是插秧的季节;对于北方地区而言,是小麦收割的季节。

刚会写字的时候,总认为芒种应该是忙种才对,否则讲不通。学校有个十分有文化的老师帮我答疑解惑,他告诉我芒种一词出自《周礼》,原表述是“泽草所生,种之芒种。”郑玄做过解释,大概就是说可以种植带芒的作物。

小麦和水稻都是带芒的,尤其是小麦的麦芒,干过农活的人都有体会,被它扎一下,不但会发红,还有一种火辣辣的感觉。在麦收季节,无论大人小孩的脖子上都是红红的,不用问,都是被麦芒扎的。可这个时候无一人叫苦,有麦芒扎,那是幸福的事情,意味着可以收获更多的粮食。水稻也是有芒的,没有小麦那么厉害,老家人种的不多,印象也就不那么深刻了。

在我的印象里,芒种还是主要和麦收联系在一起的。八零后及其以前的人,凡是有过农村生活的,几乎都有一段关于麦收的记忆。火辣辣的太阳,金灿灿的麦田,锋利的镰刀,或大或小的草帽,挥汗如雨的长辈,构成了一幅鲜活生动的麦收图。

小麦的成熟与海拔及气候相关,关中平原往往要比秦岭山区早半个月左右。在收割机没有普及的九十年代,村里的很多人出去当麦客,跟着小麦成熟的步伐一点点往回走。老家人给这个叫跟麦场,是一件十分劳累却光荣的事情。能出去当麦客,不但身体要好,技术也要好,十几天内一点也不能停歇,吃百家饭,睡百家炕,走百里路。

当他们出发的时候,家里人都跟着担心,当他们回来的时候,村里人都像欢迎英雄一样欢迎他们。吃一顿可口的饭菜,睡一个踏实的好觉,第二天起来,又得精神抖擞地给自己家干活了。

割麦是一件技术活,会割的人割得又快又轻松,一天下来还不那么劳累。所以在割麦子时,年过半百的人往往比小伙子干得要好要快,就是这个道理。小伙子们常常是到了地里一阵猛干,不是麦茬留的太高,就是割下来的小麦太凌乱,还得有人帮着捆,后面干活的父亲都会大声呵斥一顿,手把手教他们怎么干活。

割麦的镰刀非常锋利,下地前都会被反复磨几遍。记忆中很多老人都是边磨边试,惯用的方式是用大拇指轻轻触摸刀刃,脸上往往会露出微笑,这个时候说明镰刀足够锋利了。一把好镰刀仿佛是一把好枪,打起仗了才能顺手。老一辈庄稼人都有自己用了多年的镰刀,手握的部位都出了包浆,有的甚至将镰刀把的弧度稍微做了调整,更符合自己发力的特点。

那时候看着大人们割麦,总想着去动动镰刀,可长辈都大声呵斥,告诉我们镰刀危险,不让我们动。第一次接触镰刀大约是八九岁,在我的强烈要求下,父亲让我拿着镰刀割了几下麦子,可就这几下,我的手指就被割了,伤口很深,鲜血直流。父亲母亲本来打算干完自己家的这点再去姑姑家帮忙的,看到我手受伤了,直接带着我去姑姑家了,路上正好有一家诊所可以包扎。

割麦是个苦差事,必须在下午太阳正烈的时候割。早晨露水太重,麦子都是湿的,割回去堆积在一起容易发霉。只有等暴晒一番后,基本上干了一半了,运回家去才能踏实放着。割麦的人往往汗流浃背,收割的过程中也是挥汗如雨,在边上看着,真的能够体会到“汗滴禾下土”的感觉,每一粒粮食真的都是用汗水换来的。

这个时候人们根本都顾不上喊苦喊累,时间不等人,天气越热越好,趁着好天气能够把麦子赶紧收割完。老一辈讲麦黄一时,在小麦成熟的时候,一个时辰前还泛青的小麦,经过暴晒之后就能变黄。这个时候就要赶紧收割,不然来一场大雨,长在地里的麦穗也可能发芽。

这个季节布谷鸟叫得很欢,在南方听来,它叫的是“布谷,布谷”,似乎在提醒人们赶紧插秧。可在北方听来,就有不同的含义。老家人觉得,它叫的是“算黄算割”,就是提醒人们小麦一边黄了就得一边割,别等着都黄了再割。

这里还有个凄美的故事。说有一位老人种得一手好庄稼,赶上有一年风调雨顺,小麦长势特别好,到了芒种时节,慢慢就变黄了。邻居劝他,算黄算割,要是下雨就麻烦了。他不以为然,觉得等都黄了再割更省事。谁知道突然天降大雨,一连下了几天,小麦穗全发芽了,一年的心血白费了。老人特别伤心,不吃不喝最终身亡,化作了一只小鸟整日啼叫,“算黄算割,算黄算割”,提醒着人们不能再犯类似的错误。

每当麦收的时候,这个故事总会被老人们讲给下一代,以至于我们看到布谷鸟的时候,都有几分恐惧感。可好在有它提醒,大家都拼命干活,生怕一年的耕耘最终不能有所收获。

老家还有一句话叫火麦连天,既是形容麦收季节的气温,也是形容麦收季节的氛围。全村上下都是战斗的节奏,从割麦、背麦,再到脱粒、晾晒,整个过程紧张紧凑,持续一两周时间。

那个时候农村的学校都有麦忙假,老师们回家收麦,孩子们也回家帮大人的忙。民办教师的母亲曾经羡慕地对我们说,人家公办的女老师很好,大家都在忙着收麦的时候,这个老师带着孩子捉蝴蝶、抓青蛙。还有一个本家爷爷和父亲聊天,他说如果你们都转了商品粮户口,那么麦收时节,你也敢像城里人一样坐在这里下棋。

这些话似乎刚刚说完,可说话的人早已作古了,老家也看不见大片的麦田了。少数老人会自己种一点点小麦,自己就能慢慢割完运回家了,再也没有那种麦火连天的场面了。

不知道什么原因,今年的芒种大家似乎都在关注,朋友圈不少人都在发,也许是大家都一段自己的特殊记忆吧。离开土地不久的我们在这个节日都能产生一些共鸣,只是我们不能再去体验那种记忆中的场面。今日芒种无人忙。 ——喜欢请关注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