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黛姮——广厦之间觅风华
2019年10月10日,郭黛姮老师来郑州,亲自给我讲大数据圆明园。她打伞在门口等我,诚恐又幸运。后,市政、管城回族区政,请她审看商都遗址园,郭老师说:明清较为清晰,商代比较模糊。
那天,郭老师带她弟来郑,等饭时,我问:同学们想不想听听郭老师的爱情故事,想啊,您讲讲呗,我说,1960年,郭老师还是清华建筑系学生,她到登封炼钢,与电机系的男同学擦出爱情火花,这是钢花又飞爱情花。炼钢结束,校长将南翔来看望,让郭黛姮留下,整修少林寺。郭老师学会河南话:喝汤了沒?就这些,同学们大笑,就这么一点啊!
最早为河南郑州作贡献的建筑学家。
郭黛姮,一代宗师梁思成的学生、助教,当代大建筑家。郭老师半个多世纪的文化行走在风云岁月里,她身上有日月星斗的擦痕,她的生命与智慧在天地间点燃,明净的身影,有着饱满的学养,崇高的思想境界,独特的学术建树,经久不散的热情,已是她诗意的生命图腾。读郭老师一部又一部著作,进入其中,见其生命之泉生活之花,活色生香。中国古建筑大美!郭老师为民族铸魂。
大气象。“文物活起来”,雷峰新塔、天堂、明堂。
史可读。维修杭州六和塔、北京恭王府,学术创新。
人弘道。中国古代建筑史第三卷的人文表达,郭老师皓首穷经,把300多年的建筑找出来,每个建筑尽量绘制出平光剖面图。个别建筑作了复原图。
祟仰在侧。郭老师对900多年前的建筑大师李诫的《营造法式》作了全新视角的文化解读。专给研究生开课《营造法式》。
刚柔之差。中国木构建筑在地震中,郭老师目光深远的见识论作,是中国建筑业内第一个寻求从国外的抗震实验中得到旁证的建设筑学家。
《华堂溢采》,郭老师的经典之作。“文述权威,图例珍贵”。让你分亨审美情趣。
10多年前,郑州天地之中申遗,郭老师带学生丈量嵩山古建筑的“体貌”,作申遗文本规划,申遗成功,中国古建筑又一处世界文化遗产供全人类分享。
近年,郭老师一度成为众所瞩目的“明星”,2013年12月8日,郭老师在辽宁卫视说保国寺在中国建筑史的地位,它比中国建筑典籍《营造法式》早90年,它为《营造法式》奠定了实证基础,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科学和文化价值。
郭老师采用“总体史”的研究方法,探讨了皇家园林发展的诸多影响因素,对圆明园的设计理论与方法有了新的发现,揭示了圆明园遗址所具有的历史、文化、科学价值。她探讨了如何使大遗址被公众认知?将研究成果与数字展示相结合的可行性,通过前期对园中景区的试验,为构建数字圆明园学术体系打下了基础。这是郭老师率八十五人专家,历时十五年完成的。
“数字圆明园”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央视两个频道、辽宁卫视播出多次。
学术是生命感受,海誓山盟,置放灵魂与血肉。
郭老师强劲、坚韧、健全,岁月拉长了她的学术生命,那里有儒雅,还有从容不迫!
2022年12月2日18时12分,郭黛姮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八十六岁。弥留之际,她说:“现在,中华文化修复、追求的目标是什么?”然后她逐渐沉睡,不再醒来。
看到这个视频,我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