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穿战国袍打卡地,不止河北邯郸,更有河南洛阳!

河洛摄闻

2024-01-30 17:45

一袭战国袍,缘起千年梦。近日,“邯郸、邢台战国袍”这一话题火爆全网,众多网友纷纷开启“变装”模式,那穿越千年的宿命感一下拉满了。一直以来春秋战国,都是一个一个充满魅力的时代,特别是河北自古都属于燕赵之地,而燕赵又多出豪杰之士,同时邯郸作为赵国古都又多出美女,可以想象着一袭呈现堆叠美感的红袍,拖曳着流动的古韵风华,从历史的洪流中缓步而来,真正是一眼万年。

战国袍是战国时期的一种服装形式,当时贵族男女皆流行穿着一种上下连属的袍服。行走的时候呈现出“入”字形,优雅而又从容,颇有摇曳生姿的美感。随着古风文化的兴起,这种服饰突然在年轻一代中重燃热情。在社交媒体上,年轻人们穿着复原款的战国袍。将这种古典与现代的融合推向了新的高潮。

要知道不论是模仿出土文物的复原款,还是经过现代审美设计加工的改良款,战国袍那独有的破碎感和宿命感总是那么让人着迷。下面一起来分析一下,战国袍之美美于何处?

1.纹样之美:战国袍上的纹样种类繁多,从已出土的文物来看,龙纹、凤纹、虎纹,鱼纹等动物纹饰均已出现。这些纹样不仅起到了装饰作用,也为我们了解当时的文化和历史打开了一条新路径。

2.色彩之美:战国时期的人们对于色彩的运用已十分娴熟,并展现出了独特的审美。他们喜欢用鲜明的色彩来装饰衣物,红、绿、蓝、紫等色彩的搭配海上窈窕纤细的身形,总能让“战国袍”在不经意间展现出独特的破碎感和宿命感。

3.面料之美:战国袍的面料多采用丝绸,光滑柔软,具有很好的光泽感。此外,当时的织造技术已经相当发达,面料上的图案和纹理都十分精美。这种面料的选择和织造技术,都展现了当时人们对于工艺的精湛技艺和对美的执着追求。

人们总惊艳于战国袍的宿命感,那你想过这份“宿命感”源于何处吗?在我们看来,战国袍的宿命感,源于其背后所承载的厚重历史与文化。时局动荡,命如草芥,思想与文化也在金铁交鸣的征伐中激荡融合,那是长达500年的礼崩乐坏的乱世。是了,也只有这样的时代才能诞生这满载宿命感与破碎感的服饰。小小的一件战国袍,见证了时代的风云变幻,亦记录了人们的喜怒哀乐。不过提起春秋战国,就不得不提河南洛阳,毕竟“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西周初年,周公定鼎洛邑,制礼作乐;成王和康王在这里开创了成康之治;穆王从这里西行,开辟了草原丝路……此后王室西迁,王权衰落。公元前771年,幽王在骊山之下被申侯、犬戎等杀死,西周灭亡。次年平王东迁洛邑,拉开了东周的序幕。

从时间上看,西周自武王灭商至幽王被杀,历时275年;东周分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历25王共515年。也就是说,周王朝一共存在了约800年,《三字经》中总结为:“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东周时期,周天子虽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但前有春秋五霸,后有战国七雄,且王室内乱不断,王权日渐衰微。不过,这也是一个人才辈出、百家争鸣的时代,周景王铸钱、楚庄王问鼎、孔子入周问礼、苏秦合纵六国……都使这段春秋战国历史显得异彩纷呈,因此身穿战国袍来洛阳打卡,走在东周王城遗址之上的王城公园里,感受3000年前繁花似锦的古都点点滴滴和厚重历史。

本文由人民号《河洛摄闻》整理编辑,部分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需转载,请备注来源。

图/文:马会亮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