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故宫博物院丨董其昌:纪游写生册
董其昌《纪游写生册》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绢本 册页 设色 31.9x17.5 厘米
焦山即浮至山
修道亭在常山郭冬山
第二开右幅,描绘以三角状山体环绕成一处谷地的景象。山际之间以浓绿笔墨描绘树丛,山体坡面上先有墨笔皴线,再以淡绿晕染块面。画中构图的手法,与黄公望〈九珠峰翠〉以山峰环绕谷地的处理相似。但是,在此画中董其昌将下侧河口部分紧收封闭,藉描绘树丛以强调山谷的内收效果,如此一来,也将其山水构图转成更具平面组合变化的新模式。董其昌除了以笔墨追求古代传统之外,也有意从构图重新诠释黄公望画风。
彭城戏马台
三衢有阑
吾松小赤壁也,仿黄子久笔意
吴中西山
大田县
余至自西湖
第五开左幅,此开画幅山体构成与〈富春山居图〉的中段山体十分相近,无论用墨皴笔,乃至于草木树法等都与之相似。董其昌在京师期间(1589-1595)见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并于万历二十四年(1596)购得。董其昌曾自称于二十多岁开始习画,并以黄公望风格为主要学习对象。因公务往来京师、江南等地,顺途观览、搜访古书画作品,为其书画风格奠定丰厚基础。
武林飞来峰
再寻灵隐寺
山为大田林坪山
普明塔在沙县东
吕梁县瀑
武夷接笋峰
严子陵摊
梵村卧云山
第十一开左幅山水的构成也有〈富春山居图〉之影响。笔墨带有更多水气,很能表现出山水的温润气氛。山上小块圆卵石层叠相接,也是黄公望山水常见手法。松江地区于十六世纪后半开始,如顾正谊、莫是龙等画家都企图超越文征明以来的苏州风格,进而直接上溯元四家,惟笔墨皴法仍显得扭曲复杂。但在这类董其昌所绘制的黄公望风格山水中,笔墨的运用却已显得简朴,与吴派风格相异。
富阳县
严州府
兰阳山
洞天岩在沙县之西
武夷有大王峰
北固山在京口
永安栟榈山
信州望灵山
惠山寺
场帝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