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蝶变,陆控展现长期价值

市值观察

2024-01-05 10:07

作者:云潭,编辑:小市妹

褪去“全球最大P2P机构”的外衣、基本放弃财富管理业务,当下的陆金所控股(陆控)开启了一段“硬核”转型之路。

转型中的阵痛,加上宏观经济环境的扰动,前行中的陆控业绩承压,股价表现不佳。

但正所谓“拿着旧地图,找不到新大陆”,对于投资者而言,不能总看后视镜。在更看重未来的资本市场,陆控所展现出的长期价值,更应该被重视。

【正确看待业绩调整】

对于低迷的市场,投资者需要多一份耐心;对于一个被“团灭”的行业,要想彻底转型上岸,更需要耐心和理解。

2023年的陆控还在蓄势待发。前三季度,陆控实现营收273.99亿元,同比下降40.17%;净利润18.67亿元,同比减少80.51%。第三季度净利润1.31亿元,同比萎缩90.3%。

但其实,分季度来看,公司处于逐步改善的状态。净利润的下滑幅度从2022年Q4的-127.83%逐渐回升,销售净利润率从去年四季度的-6.54%已经转正。盈利能力整体呈向好的趋势。

和辉煌时期年赚超160亿元相比,陆控确实处于业绩“深蹲期”。加上整个H股持续低迷,公司股价遭到拖累。

但需要指出的是,应更理性客观地看待这一变化。不同于其他友商,陆控聚焦于小微企业,客群定位更偏向银行与助贷之间的夹层客户。

这样的定位在业内几乎是独一份。数据显示,2022年底,平安普惠超过八成的贷款余额来源于小微企业主。这让陆控与传统银行和其他助贷平台有明显的区别,传统金融机构更倾向于向法人授信,助贷平台倾向于C端客户,而平安普惠则是贷款给小微企业主。

近年来,受外部环境影响,小微企业经营挑战加大。大环境气候趋冷,2023年前三季度,很多银行的贷款业务、利息收入、净息差等盈利指标都在变差,落空也在所难免。而宏观环境的波动,又影响了小微企业的偿债能力。

一方面,小微企业扩张意愿下降,借贷情绪自然不高涨;另一方面,企业经营成本高企,偿债能力减弱。两头挤压,导致陆控的收入和利润双双走低。

而且,陆控过去依靠第三方增信的“助贷+信用保证保险”模式,增信成本增长,最终表现为收入和成本端的业绩“双重承压”。

同时,公司退出了部分低收益地区,收紧了R5以上高风险敞口,大力推行100%担保模式,业务调整也对业绩有一定影响。可以说,这样的环境中,公司业绩受损,也是在所难免。

但也应该看到,为应对已经到来的“冬季”,陆控大力推动降本增效,提升运营效率与盈利能力。

比如,第三季度运营费用环比下降6.1%,总开支同比减少30%以上。直销团队提质增效,第三季度直销团队产能环比提高25.4%,新增贷款中68%来自直销团队,相比第二季度提升7个百分点。减脂增肌后的陆控拥有了更强大的爆发力和更厚实的“安全垫”。

疫情之后,中国经济逐步回暖,随着各项政策不断出台,民营小微企业信心不断增强,外部环境已经触底反弹。

目前,公司从原来一年约600亿的营收、100亿左右的净利润下降至今年的300多亿营收、20亿净利润(预估),未来的业绩提升,无疑具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迈向敏捷型企业】

世界知名咨询机构麦肯锡将“敏捷化”看作企业适应21世纪的重要变革。

在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中,敏捷型组织可以积极适应市场变化、技术创新、客户反馈和政府监管,在不可预知、瞬息万变的商业环境中逐步演化蓬勃发展。

只有这样的企业才有足够的优势制胜未来。

跟随宏观经济环境和金融监管的变化,早在2019年起,陆控主动调整战略,优化业务模式、加码小微市场和消费金融,积极打造“敏捷型”企业。

特别是公司秉承价值成长理念,坚持“质量优于数量”的经营方略。

一方面,主动退出部分高风险客群和区域,短期带来阵痛,但长期是利好。

相应的,陆控战略聚焦于更具成长性的行业及小微企业,2023年二季度,其直销业务中来自小微经济复苏较快地区占比从一季度的70%提升至74%,资产质量得以逐渐回稳。

客群质量的改善也有效拉动件均增长,二季度件均28.5万元,较一季度有明显提升。

二是在业务层面,基于特殊的客户群体,陆控率先在全行业推行100%担保模式,这又是行业中第一个吃螃蟹的行动,甚至是逆行业而动的战略抉择。

小微企业经营情况千差万别,需求大为迥异,他们一般既无稳定的现金流,又无法提供高价值的抵押物,无法从传统金融机构获得大额授信,又不能适应互联网助贷平台的大数据模型。因此,广大的小微企业主的金融需求长期处“真空”状态。

基于平安集团7000个线下网点,130多万的销售服务队伍,他们和小微企业面对面交流考察,才弥补了这块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的缺失。

这样的资源禀赋和经营模式都使得陆控很难走向科技属性更强的“轻资产模式”,但另一方面,100%担保模式可以减少监管质疑,并且能够推动合作银行“敢贷愿贷”,长期来看,对业务发展无疑是利好。

而且,中小微企业组成了中国经济的毛细血管,对活跃经济,推动经济复苏具有重要意义。100%担保模式能够直接降低借款人的风险,提高贷款机构的放贷效率,有效激活庞大的小微企业经营活力。

这是一件难而正确的事,但陆控始终坚定前行。2023年第三季度,陆控赋能的新增贷款的风险承担比例,已经由上一年同期的21.7%上升到54.3%,公司预计2024年实现100%担保。

此外,随着第三方增信提供商的定价高企,公司成本随之抬升,转为自身的全资融资担保公司,亦能够提升内部效率,降低费用率。

第三方面,公司积极发力消金业务,打造新的增长引擎。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公司消费金融贷款余额累计361亿元,同比增长29.4%。仅在第三季度就新增206亿元,同比大增48.5%,不良率也从二季度的2.2%下降至了1.9%,实现了“量质齐升”。

消费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环节,2023年以来,多项促进消费的政策相继出台。消费回暖的过程中,陆控消金业务也迎来爆发。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放款规模预计22.8万亿元,余额规模6.5万亿元,未来还将呈现稳步增长态势。

虽然消金市场进入存量竞争时代,但平安消金来目前才300多亿贷款余额,对应6.5万亿贷款余额总体规模仅占0.56%,增长空间巨大。

而且随着消费金融业务的持续增长,这部分资产质量较优的业务比重不断上升。截止到2023年上半年末,消费金融贷款在整个新增贷款中的比例达到40.8%。所以,消金业务不仅仅是业绩增长引擎,更是提升公司健康度的营养剂。

所以,转向“敏捷型”企业的陆控,不仅体态更轻盈,财务健康度也大幅提升。

【价值重估】

2023年以来,A股、H股持续低迷,受资本市场整体拖累,以及行业转型和公司业绩调整,泥沙俱下之中,陆控股价也随之调整。

但深蹲是为了蓄势待发,经过业务层面的改革,实现更好的蜕变。目前,陆控股价跌幅较深,但中长期预期向好。

和可比公司相比,陆控规模最大,估值(市净率)却最低。

▲7家金融科技上市公司2023年Q3业绩对比,数据来源:公司公告,同花顺

2023年12月27日,公司市净率被打到了只有0.13,显然已经处于超跌状态。而且,在2023年12月进一步下跌,资本市场有些过度恐慌。

作为一家上市公司,陆控不仅分红积极而且慷慨,每年保持两次分红的节奏。

其股息率每年在5%-6%,不亚于大型传统银行,2023年年中分红金额占归母净利润高达40%。

结合过往分红的历史,2024年陆控分红预期依旧保持这样的节奏,叠加股价处于超跌位置,股价增长潜力加上慷慨分红,投资价值凸显。

陆控(美股)此前公告,在12月15日进行每10股并2.5股。美股合股,代表管理层对未来发展的信心,合股后,也将增加资本市场流动性,节约交易成本。

而且,公司当前手握充足现金,担保子公司杠杆率仅1.6倍,监管上限为10倍,拥有足够厚实的安全垫。

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公司净资产高达943.25亿元,银行存款就有397.81亿元,现金等价物188.3亿元,而公司市值才有131亿港元。仅是银行存款就是市值的3倍,公司当下的估值显然已经是严重低估。

陆控此前还公告计划收购平安壹账通银行100%股权,后者是一家全牌照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00%,大幅高于监管规定。

收购完成后,不仅可以和既有业务形成协同效应,又能开拓国际市场。

可以说,当下的陆控既有安全垫,又有想象力,同时股价严重低估,显然是一个投资的黄金位置。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END——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