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外一篇〉

青年看点

2023-12-19 13:46

~v~楚水

遇见一位真正的意义上的作家,而且还极有可能成为推心置腹的朋友时,该说些什么呢?

整整一个上午,整整差不多半个下午了,竟然没有话说。微信聊天除了简单问及故乡旧籍外,其余的对话基本上都是微信表情,是没有话说而无语?还是心有灵犀,根本就不需要语言

实,这些都不切合实际,却又寻找不到切合实际的表达方式。张晴是名副其实的作家,小说《漂在北京》百度赫然醒目,畅销与否尚不可知,但肯定可以依靠稿费支撑生活,这一点已经颇不容易。

作家在我国,或在其他国家似乎也一样是职业,又不是完全的职业。不太了解国外作家的情况,偶尔和几个外籍华人作家接触。略知国外的作家协会,与政府机构无关,完全是作家自愿组成的社会组织,类似笔会中心,不会为作家支付任何酬劳,而作家成为职业,完全是靠稿酬支撑自己的生活。不像我国有所谓专业作家,比如莫言每月都会从作家协会领取一份稳定工资,作家成了名副其实的职业。我想未从作家协会领取固定工资的张晴女士,正在像国外作家一样,把作家这一头衔变成自己的职业,其中的苦辣酸甜,唯有自知,让人钦佩。

这使人不经意地想起了《边城》的沈从文先生,1923年时,‘乃是典型地漂在北京,只有小学学历的沈从文能成为西南联大,北京大学的沈先生,而其小说与诺奖失之交臂,就是因为天不佑人,距1988年诺奖颁奖,不到半年而辞世,不然就是第一位获诺奖的中国人。而作家,真正意义的作家,最最需要沈从文精神。张晴的字里行间,让隐约洞见沈从文先生的影子,可能是都有类似漂在北京的某种体验,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与八九十年代同然。精神上的漂泊与流浪,需要作家自己安顿自己。

遇见一位作家,遇见一位真正的作家,该说些什么呢?家是一个民族的良心,有点太大,也有点太虚。其实真正的作家都是在真正的表现自己的内心,展露自己的良心,传递自己的担当与责任。道心惟微,人心惟危,一个人能够坚守自己,就是在守住中国良心的底线,难道不是?

二 四面浮云猜是汝

北京大雪。昨天雪中访友,如回到程门立雪的童年。老楚同志不谙世故人情,所感所悟亦是碎玉而欲投玉,仍然是乱沙投石,不知一提。

昨天偶然浏览朋友圈,苏州柳眉微信赫然:

~~ 如果只带一本书去外星球,如果只带一本书陪伴住院的时光~~

--该是什么书呢?《道德经》《论语》似乎有点玄而又玄,说《红楼梦》至少嫦娥姐姐需要有林妹妹的多愁善感。带一本书--中文的书去外星球,或在医院,不是现在和渐冻症抗争的《相信》,而是左春和的某一本书,而且,老楚同志未必知道,更未必读过,尽管和老左同总认识,而且,还自许为是不攀高的知音与朋友。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乃陈寅恪先生与王国维先生戚戚然之心音也。然时过境迁,时之异也,又谁又能理解左兄之春和呢?然想起了岳飞《小重山》,知音少,弦断有谁听?老楚同志都不敢自负为老左春和之知音,又能有谁呢?毕竟是有的,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就是幸福。

何人半夜推山去?面浮云猜是汝。这几天北京大雪,雪中访友,不是雪中送炭,偶见苏州柳眉朋友圈微信,徽言如炬,如雪中送炭,给人以光明之外的温暖。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