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那些事儿(2) | 喜欢用拳头解决问题的东北

旅行者说文史

2023-10-07 09:15

网上有一个十分经典的桥段,说两个东北人在大街上遇见,其中一个人瞅了另外一个人一眼:

“你瞅啥?”

“瞅你咋地?”

“你再瞅试试”

“试试就试试”

后来,俩人就噼里啪啦的打了起来。

似乎在全国人民眼里,东北人打架在全国是出了名的,而且东北人把打架说成“干仗”,所以初到东北的南方人,不要说动拳头,听到“干仗”两个字就犯怵:这才多大的事,都上升到打仗的层面了

东北人喜欢打架的性格都是被环境逼出来的,东北地区天寒地冻,地广人稀,那些生活在原始森林的农牧民们经常跟野猪、野狼这些野生动物打交道。两者相遇勇者胜,不是你吃到鲜美的猎物,就是你成为了猎物口中的美食,在数不清的血腥厮杀过程中,人类就只能变得越来越勇敢、坚强、彪悍。

再后来,随着东北西部的草原民族逐步崛起,先后有东胡、契丹、蒙古部落不断向东扩大,比如,契丹就曾征服了女真人的直接祖源靺鞨族建立了渤海国(都城在今天的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宁安市西南渤海镇),并在此成立了东丹国。所以,数次的民族征战和大融合时期,东北地区的原生居民为了不使自己灭族,就必须让自己变得强大起来,而强大的前提不是自己本民族的经济、文化比对方强多少,而是看谁的拳头更硬。

到了近代,由于大批的关内汉民的迁入,使东北地区的荒原得到了进一步开发,同时也直接影响了东北原生居民的利益,纠纷就不可避免的发生,而解决问题最快的途径,还是看谁更能打。而从关内过来的汉民,在东北这种严酷的生存条件下,那些温文尔雅的人也必然被环境所淘汰。再者,闯关东的汉民又多以山东人居多,山东人本就是一身的尚武精神,打起架来也是不服谁。另外还有一些汉民本就是在家乡犯了案的亡命之徒,到了东北这嘎达,山高皇帝远的,要不就欺男霸女,要不就是扯上山头当土匪。

东北由于气候的原因,无霜期特别短,一年至少半年是冬天。不管是牧民还是农民,他们必须拥有更多的土地才能养活自己。东北人看不起南方人每人那一亩三分地,他们计量土地的单位为“垧”,一垧15亩,家里没有十垧八垧的地,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东北人。

当初他们为了种地或者放牧方便,就到离自己土地最近的地方驻扎下来,慢慢就形成了一个个小的村落。这样一来,好多大的家族也被拆分开来,所以,在东北很难形成像南方人同姓同族世代居住的情况,像南方那种不同家族之间的械斗倒是少见。所以,在东北,单打独斗的很多,打群架的反而不常见,这也许就是东北人口中所说的“虎”。

我们知道,老虎这种猛兽,个头大,凶猛,而老虎最大的特点是独来独往,不是有句老话吗:“一山不容二虎”。所以,东北人的“虎”倒不是刻意贬低自己,更是一种自信、胆量和豪气。也因此,在东北人的口语中,衍生出了一句俗语:“虎啦吧唧”。现在一般用于形容一个人,傻乎乎的,没什么心计,做事特别容易冲突。

这其实也说明了,随着社会文化层次的提高和法制的普及,今天的东北人的素质早已今非昔比,靠拳头解决问题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