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将”寻根溯源 四、西晋三杨 14.祸起萧墙
14.祸起萧墙
还是在晋朝立国之前,杨艳为司马炎生了三子三女。怎奈长子早夭,季子尚幼,做了皇后的杨艳不愿看到皇帝立嫔妃之子为太子,便以“立嫡以长不以贤”为由把九岁的次子、痴呆儿司马衷推上了太子之位。一晃四年过去了,晋朝开国元勋、灭吴大功臣贾充的老婆郭槐,历史上有名的妒妇且精于算计,某日特备厚礼送入后宫,想让自己十五岁的女儿贾南风成为太子妃。因为一旦痴呆儿司马衷上位,皇权将成为贾家的囊中之物。贾南风貌丑、凶悍,司马炎是有所耳闻的,听了皇后关于太子妃人选的提议,并未当即表态。等到了太子大婚之事提上日程,司马炎突然提出想要迎娶征东大将军卫瓘(guàn)之女为太子妃。这下子,收了贾家厚礼的杨艳着急了,大夸贾南风有淑德,又密使太子太傅荀觊向皇帝进言。念及贾充帮自己夺得天下之功,司马炎权衡再三,还是妥协了。为了对卫瓘有所弥补,司马炎将繁昌公主嫁给卫瓘之子为妻。然而通过此事,贾家与卫家、卫家与杨家都结下了梁子。悍妇贾南风当上太子妃之后,翅膀一天比一天硬,也逐渐不买杨家的帐。尤其是杨艳死后,年轻、有淑仪的杨芷入宫为后,贾南风更加肆无忌惮,其狡诈凶残和妒忌的本性充分暴露,居然虐杀有身孕的太子宠妾。消息不胫而走,晋武帝闻讯大怒,欲废之。杨芷一再为之求情,此事才算罢休。但在众人面前,杨芷身为后宫之主,还是要对贾南风进行训诫。然而贾南风不知情,反以为父皇发怒是新后杨芷在从中作梗,从而迁怒于杨家。一场席卷整个西晋王朝的大浩劫就此埋下了祸根。
公元290年,晋武帝司马炎病重,杨骏以顾命大臣自居,排斥异己,广植心腹。司马炎偶有几日能够勉强升殿,见朝堂之上所用非人,开始对杨骏有所警觉,遂诏令中书,让汝南王司马亮和杨骏共同辅政。“骏恐失权宠,从中书借诏观之,得便藏匿。”(语出《晋书·卷四十·杨骏传》)为了独霸朝纲,杨骏竟然以下作的手段,从中书监那里“借”走诏书,藏匿不还。中书监惶恐,一再向杨骏索要。僵持之际,晋武帝病危,皇后杨芷奏请让父亲杨骏辅政,司马炎很勉强地点了一下头。皇后便召中书监、中书令口宣帝旨使作遗诏——以杨骏为太尉、都督中外诸军事,等等。当拟好的遗诏呈现给司马炎,已无力回天的大晋帝国皇帝对着遗诏看了又看,一言不发,驾崩。
晋惠帝司马衷继位后,太尉杨骏总领百官之事,太后杨芷垂帘听政。为防疏漏,杨骏又安插两个外甥段广、张劭为皇帝近臣。此外,为了防范狡诈的皇后贾南风兴风作浪,杨骏还广布亲信,统领禁军,一丝一毫的权力都不外放。冯翊太守孙楚素与杨骏交好,劝他要像周公辅政那样辅佐新帝,况且宗亲、藩王势力尚强,不给他们共参国事的机会,恐怕会大祸临头。杨骏刚愎自用,一句话也听不进去。
一撮沙子,捧着它,光滑细腻,可任由你摆布;越是想牢牢地攥在手心里,到最后越是一粒不剩地溜走。权力也一样,若能任人唯贤,各安其位,则四海融通,国运绵长;而高度集权的结局,必然是统治集团土崩瓦解彻底倒台。
皇后贾南风自嫁给痴呆儿司马衷的那天起就在觊觎西晋帝国的皇权了,只是苦于杨骏防范严密无从下手。杨骏的大权独揽和刚愎自用把一波又一波的政治势力推到了对手的阵营,这无疑给贾南风带来了借力打力的机会。这其中,有些是职微言轻的小人物,但就是这些小人物,却酝酿了一场影响历史进程的大变故。殿中中郎将孟观和李肇一向被杨骏看不起,二人便在私下里搜集杨骏预谋篡国的证据,此事被常在宫中走动的黄门令董猛获悉,密与媾联。宦官董猛,早在贾南风当太子妃时就侍奉于东宫,可谓“后党”铁杆儿成员。贾南风欲谋夺太后之权、搬倒杨骏,暗通消息给董猛,董猛又串通孟观、李肇共谋之。这条线的连接,等于架起了和外部势力的桥梁。紧接着,贾南风让李肇将此意报给常驻京师洛阳的晋大司马、汝南王司马亮,司马亮也正有此意。李肇又将消息报给在封地拥有实力的楚王司马玮。司马玮也欣然同意,于是启奏太尉杨骏,请求入朝。杨骏为防皇族藩王拥兵在外万一有变不能掌控,便爽快答应了,殊不知,一场后党联合宗室绞杀外戚一党的大戏就这样拉开了帷幕。
等到司马玮进京,殿中中郎将孟观和李肇便启奏皇帝连夜下诏全城戒严。司马衷就是贾南风的提线木偶,依计遣使奉诏废黜杨骏,并派“东安公”司马繇(事后因功晋升“东安王”)率殿中护卫四百人紧随其后准备武力格斗。杨骏闻宫内有变,急召众官议事。太傅主簿朱振劝杨骏火烧云龙门以示威,斩杀传诏之人,然后打开万春门,引东宫禁军及外营兵前来,拥皇太子(非贾南风所生)上位,入宫肃清后党。然而在这杀伐决断的关键时刻,杨骏居然临阵怯懦,犹豫不决,坐失良机。众官群僚见如此,纷纷借故离去。说话间,殿中兵已到,火烧太尉府。府中兵有出者,皆被设在阁楼上的弓弩手居高临下射杀之。太尉府火光冲天,大乱中,杨骏逃到马厩,结果被临阵倒戈的太尉府兵丁用戟刺死。贾南风一党对杨家仇视已久,杀戒一开,浮尸满城。“(孟)观等受贾后密旨,诛(杨)骏亲党,皆夷三族,死者数千人。”(语出《晋书·卷四十·杨骏传》)就连早已辞官退隐的杨珧、杨济也被夷三族,世人无不扼腕叹息。对贾南风来说,杨珧当年的那份免死奏书就是一张废纸。再看太后杨芷的结局,贾南风先将其囚禁于金墉城(专门关押皇亲国戚的监狱),而后又撤去所有服侍人员,将其活活饿死。
面对杨氏一门的覆灭,我在想:倘若当初杨艳皇后顶住了贾充老婆郭槐巨额贿赂的诱惑,中国历史上就不会有贾南风的兴风作浪;倘若杨艳皇后答应另立嫔妃之子为太子,杨家从此离开政治漩涡,虽有冷落之感,至少不会败得这么惨;倘若杨骏懂得权衡与宗室的关系,最后或许能够全身而退。但历史无法重来。只能说杨家人这次完全是种因得果,作茧自缚,咎由自取。近代历史学家、历史演义小说作家蔡东藩对杨艳皇后有过一段很公正的评价:“祸晋者贾氏,而成贾氏之祸者,实惟杨(艳)皇后。立蠢儿为太子,一误也;纳悍女为子妇,二误也;至临危枕膝,尚以从妹入继为请,死且徇私,可叹可恨。盖妇人心性,往往只知有己,不知有家,家且不知,国乎何有? ”就这样,弘农杨氏一门,在西晋前期,经历了一番“过山车”式的波折之后,再次跌入历史的深谷,在万般磨砺中等待新的契机。
外戚一党覆灭后,乱局并未停止,而且呈愈演愈烈之势,直接参与到乱局中的皇族藩王就有八位,这就是西晋历史上有名的“八王之乱”。杨骏被诛后,朝政大权暂由汝南王司马亮和朝中元老卫瓘掌控,皇后贾南风和楚王司马玮也各分得一杯羹。在诛杀杨氏一门的过程中,实力雄厚的司马玮功劳最大,但获益最小,于是心怀不满。贾南风便怂恿司马玮拿着她从痴呆皇帝那儿讨来的密诏诛杀了司马亮和卫瓘。狡诈狠毒的贾南风不等司马玮做大,第二天就派中军将军到司马玮处,宣读圣谕,以伪造诏书、肆意诛杀朝廷大员为由,杀了司马玮及其党羽。从公元291年三月至六月,通过一连串的借力打力、借刀杀人,皇后贾南风没有折损一兵一卒,已牢牢将朝政大权掌控在手中。然而贾南风并不知足,随着时间的推移,她想要的更多。接下来的权力争斗,波及面更广,危害性更大。持续十六年之久的“八王之乱”,把西晋王朝拖入了“五胡乱华”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