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将”寻根溯源 三、四世三公 12.杨修之死

寒江独钓

2023-09-27 22:15

12.杨修之死

杨彪之子杨修,少年好学,汉末才俊。据《典略》记载:“修,建安中举孝廉,除郎中,丞相(指曹操)请署仓曹属主簿。是时军国多事,修总知内外事,皆称意。自魏太子以下,并争与交好。”杨修以其博学多才被曹操任命为丞相府主簿。丞相主簿可不是好当的,尤其是在汉末多事之秋,需要梳理的军国大事繁多,杨修居然都能妥当处置,没有一件事不让曹操满意的。曹家诸公子也都与他交好,遇事多请他出主意。

曹操挟天子二十多年,朝中异己早已肃清。公元216年,年过花甲的曹操晋升“魏王”,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与皇帝无差别待遇,是该着手考虑选继承人的问题了。曹操四个儿子中,三子曹植最有诗才,身边聚拢了很多文人墨客,杨修更是座上宾。曹丕身为长子,兼而有才,也颇受众臣拥护。这让曹操很难取舍。曹操曾数次设局,借以考察儿子们的才华和处事能力,杨修几次三番帮曹植出主意,在局中取胜,赢得了曹操对曹植的偏爱,遂欲废长立幼。然而曹植有两个致命短板——其一,他的门客几乎是清一色的文人才子,不像曹丕,很多智囊在朝中担任军政要职,教给曹丕为政之道;其二,曹植嗜酒如命。果然,考察才一年,趁着曹操外出,曹植酒醉之后,坐着王车(那可是曹操的专车)闯出王宫大门,驶上禁道(只有宫廷大典时才可通行),一路狂奔游乐,引起众人围观。消息不胫而走,曹操闻讯大怒,处斩了公车令,也对曹植大失所望。后来获悉曹植能在数次考察中过关都是杨修所为,更是气恼。

公元219年正月,刘备亲率大军自阳平关出发,渡沔水(汉水分支)来攻,扎营于定军山(今陕西勉县东南)。曹军主将夏侯渊带兵出战,与刘备相抗,结果被刘备手下的老将黄忠斩于马下。主将殒命,这仗还怎么打,曹军狼狈后撤,刘备乘势占据军事要地汉中。曹操闻听汉中有失,亲自带兵来夺,然而刘备高挂免战牌五六年怎么叫阵都坚守不出,令曹操无计可施。仗没得打,退又太窝囊,就这样僵持了数月之久。一天晚上,护军将军向曹操请示当晚的出入口令,曹操略有所思,脱口“鸡肋”。口令传至各营,众将士不解,来问杨修。杨修一副深谙曹操心思的样子,说道:“夫鸡肋,食之则无所得,弃之则可惜,公(指曹操)归计决矣。”(语出《后汉书·杨震列传》之杨修篇) 杨修从“鸡肋”这一口令中觉察出曹操决计要退兵了,赶快收拾起行装来。大家见杨修如此,也各回各营行动起来,等到曹操的退兵命令下达,全军已经整装待发了。这令曹操很吃惊,后来查清楚是杨修猜到了自己的意图,很是不爽。这样的事已不是第一次发生,曹操渐生杀机:寡人的心思你小子全明白,这还了得,更何况你是死敌袁术的外孙、不为我所用的杨彪的儿子!当年秋,某日曹植与杨修喝得大醉,坐车直出王宫大门,一路对曹彰(曹植的二哥)多有不敬之词。曹操闻讯,立刻升帐,怒斥曹植,立斩杨修。

杨彪老来丧子,白发人送黑发人,好生凄凉,身体日渐消瘦。第二年,“魏王”曹操病死,曹丕遂废汉献帝自立,中国历史步入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初登大位,不想冷落弘农杨氏家族,欲任命杨彪为太尉,杨彪心灰意冷,坚辞不受。在三国时期的曹魏一朝中,弘农杨氏家族韬光养晦,几乎淡出了历史舞台。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