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豫剧:以情叙事,在唱念做舞中演绎忠孝悌义,豫剧大师:常香玉人间有真情
从豫西发端的“豫西调”和根植豫东平原的“豫东调”糅合而成的“河南梆子”,经过数代表演艺术家的演绎和创新,最终形成了流派众多、影响深远和传唱最广的中国戏曲大剧种豫剧。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花木兰》《穆桂英挂帅》及现代豫剧《朝阳沟》等经典剧目外,豫剧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十分生动扑实。
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清闲…… ”
1985年的春节晚会上,常香玉的《花木兰》经由郑州姑娘小香玉的演唱,一夜之间传遍大江南北。自此之后的历届春晚舞台,几乎都可以听到和看到豫剧演员的唱腔、身段。
豫剧的源头是“靠山吼”
所谓“靠山吼”,是以洛阳为中心的豫西民间艺人创造的戏曲形式。人们称之为豫西调。经过与开封周边艺人创造的“豫东调”(祥符调)融合,这才变成创新的“河南梆子”。
河南梆子更名为豫剧,则经历了两个阶段。1950年,群众河南梆子戏团在武汉演出,中南区军政委员会副主席邓子恢听后建议说:“河南简称豫,改名豫剧吧,好听,更宽阔。”1954年,文化部全国地方戏曲汇演,常香玉的河南梆子《花木兰》代表陕西参加了汇演。汇演结束后,文化部部长沈雁冰(茅盾)也建议,把河南梆子更名为豫剧,又将中国戏曲五大剧种排了座次: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
豫剧名旦优伶不亚于今天的演艺巨星
在豫剧最受欢迎的时期,中国戏曲五大剧种里,只有豫剧这一剧种在全国各个者省份都有剧团。河南县乡都有豫剧小剧团。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群众中流传最多的说法是“看了常香玉,三天不生气”“三天不吃盐,也忘不了崔兰田”。豫剧六大名旦:常香玉、陈素真、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桑振君。她们代表两大流派。豫西调常香玉、崔兰田、马金凤音味略带秦腔,优美动听,吐字清晰,字字入耳。而另一派祥符调陈素真、阎立品、桑振君则以粗犷、高亢、激越、古朴醇厚和委婉含蓄著称。
豫剧还有“十八兰”之说,所谓十八兰是十八个演员名子都有一兰字,如崔兰田、周兰芬等,十八兰的师傅叫周海水,他是荥阳人,在郑州杜岭街14号院教十八兰。十八兰个个都是十几岁唱红,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十八兰”创造了豫剧乃至中国戏剧史上的奇迹。崔兰田说,没有周海水从上蔡老家来荥阳带十八兰打擂台,战败张小乾等名老艺人,张小乾说:我一世英名,竟败在这群小妮手下!
周海水曾率常香玉、汤兰香等到开封演出,为豫西调与祥符调两大流派的交流打下了基础。
擂台赛比拼的是情怀。上世纪60年代初,在天津的陈素真来郑参加豫剧流派演出,当地文化部门把她和常香玉的专场放在大石桥“半拉锅”露天剧场,这个剧场是为1955年乌克兰访华演出巴雷舞《天鹅湖》而建。之前,安排在河南人民剧院,乌克兰团长,在舞台上用脚步丈量,说:台口太短、纵深到二道幕太浅,小天鹅会飞向观众席,他一摊手:除非你们在三天之内找一个或建一个大舞台,否则,终止合同。我方:两天内建好,供小天鹅在舞台上表演。结果是一天两夜建成“半拉锅”,
乌克兰领队到半拉锅吃惊地在舞台上跳狐步,拉大幕,看灯光效果,又看台下横10排、纵32排的水泥预制板条凳,在纵向四个过道行走,高唱《红莓花儿开》。
陈素真、常香玉“半拉锅”打擂台是在1961年的秋天。陈《洛阳桥》“甩大辫”,听唱,看她甩辫的飘逸感;常《白蛇传》,听“每日里我等你呀,月上高楼…… ”,看,见许仙白娘子恨他见法海,一指戳许仙眉头,许欲倒,娘子心疼抱住,…… 台下掌声如大海波涛汹涌,刹戏,场外开打,一方叫,陈素真,就是陈素真!一方脱了布衫,喊,常香玉,就是常香玉!那个时代的粉丝为心中偶像开打,真乃铁粉。
人间真情常香玉。
常香玉的 人间真情在1937年,常香玉曾拜周海水为师,地址在杜岭街14号,她主演6部《西厢记》,誉满开封。
常香玉的人间真情在1948年,常香玉在西安创办了“香玉剧社”,以此名义义演,为志愿军捐飞机一架。1951年8月26日,《郑州日报》报道了常香玉在郑州北下街明星舞台为支援抗美援朝以“香玉剧社”的名义义演,捐献飞机一架。同时报道了她在陕西、河南义演的盛况。会上,郑州市副市长史隆甫讲话,他号召本市戏剧界要学习常香玉的爱国精神。
毛主席对常香玉的人间真情,1952年,常香玉捐飞机的义举,引起毛主席的关注,他在看了常香玉的演出后,毛主席兴奋地说:“你这个香玉了不起嘛,我要向你学习!”
彭德怀对常香玉的真情,1953年,常香玉赴朝为志愿军演出150多天。彭德怀总司令听了她的“誰说女子不如男”,说:常香玉,你真不简单!”常香玉说,我见志愿军一把炒面一捧雪,我是哭着唱的。
苏联人对常香玉的真情, 1955年6月,常香玉应苏联共青团中央邀请,演出《红娘》,莫斯科大剧院海报上写的是,中国著名戏剧大师演出《红色的姑娘》。看来俄译汉老大哥还要弄懂,元代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中,相国府的丫鬟红娘,她见情勇为,帮助书生张君瑞和相府小姐崔莺莺的一段姻缘。
红八匹的真情:1975年5月,我任郑州柴油机厂党委副书记,为庆贺红八匹柴油机月产突破2500台,来个大庆贺,党委会上提出要我请常香玉来厂唱《红灯记》,我和市豫领导到常老师住地、省商业厅家属院,常老师很爽快,说:为工农兵演出是应该的,我搭一路公共汽车去。
我用北京吉普接她厂,戏台搭在办公楼前的空地上,化妆室在二楼会议室。常香玉与虎美玲演出《红灯记》 “痛说革命年史”常香玉饰演李奶奶,虎美玲演铁梅,二人唱,高潮迭起,厂夜班停下看戏,保卫科对我说,锅炉、水工、中州媒机、棉织、发电厂都来了,大门挤坏了,我说:来,只要人不挤坏!
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李奶奶和铁梅“返场”五次,党委一把手正要说演出到此结束,有一群人高喊:红白花、红白花!即《拷红》《白蛇传》《花木兰》,常老师对我说,这可不敢,送我走,我示意一把手姚书记,姚立即大声: 加強纪律性,革命无不胜!
常老师卸了妆,我带她走厂后铁路线,看看没人,我俩坐上北京吉普,在车上,我说:“红白花”不是您的代表作吗,常:不敢,现在谁还敢说这呀!
名人导读郑州的真情,2000年10月,为名人导读郑州这本书,市旅游局局长范强、省影协主席于德水、高新区土地公司总经理徐顺喜、作家赵富海同去常老师家采访,又到后院合影留念。她说,中午别走啦,在这儿吃面条,我们说有事,常:那我就不留啦!
过了一个月,我去常老师家,她披个大花毛衣坐在传达室门外聊天,一见我,她手一伸:拿来给我,我:啥?常:书啊,我:还没出,常:工作效率太低。我:今天来,一,我给你写的个人感言您看中不中,二,戏校老高说没你交待,不给我照片。常:这个老高,我一会儿给他打电话,你念念我的感言,我念完,常:你加上一句:戏是苦虫,不打不行。中,笔给我,她在感言签上:常香玉。
2004年6月1日,“玉碎香飞,常大师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