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踪逃离中国史册的“胡虏”第一章匈奴1.鸣镝弑父
第一章 匈奴
根据西汉司马迁《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匈奴,其先夏后氏之苗裔,曰淳维。”也就是说,匈奴这一民族源自夏朝族群的一支,也是炎黄子孙。公元前三世纪,中原地区正值战国纷争时期,而世代游牧于蒙古沙漠南北的匈奴各部落,利用这一时机悄然崛起,并不断向南侵扰掳掠,甚至占据了河套及河西走廊地区。据东汉班固《汉书·匈奴传》记载,匈奴“无文书,以言语为约束。”因为本民族没有文字,有关匈奴的史料皆取自中原典籍,而且前期匈奴与中原地区交往不多,史料也就很少。据《资治通鉴·卷三》记载:“赵武灵王北略中山之地,至房子(古地名),遂至代(山西大同一带),北至无穷(大漠),西至河,登黄华之上。与肥义(赵国相国)谋胡服骑射以教百姓。”文中的“胡”,应该就是匈奴,这是已知史料记载中汉族政权第一次远距离袭击“胡虏”至大漠。后来,随着南北双方人口繁衍、活动范围逐步扩展,南北碰撞不断加剧,对匈奴的史料记载才逐渐丰富起来。
战国末年,赵国名将李牧率军大破匈奴骑兵十余万,边患稍解。可惜李牧因遭赵王猜忌,不久罢归,后被冤杀。赵国一时守边乏将,给匈奴骑兵以可乘之机,加速了赵国的灭亡。
强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选派得力干将蒙恬把守北方要塞。公元前215年,蒙恬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过秦论》言:“(蒙恬)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此战之后,大秦帝国征夫百万,连接、修筑了万里长城,想借此挡住匈奴铁蹄南下。史实证明,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万里长城确实约束了匈奴骑兵的肆意掳掠,但繁重的劳役,也成为秦朝短命的主要因素。
1.鸣镝弑父
当秦始皇驾崩、秦二世篡位、秦朝陷入危机之时,北方大草原也开始变得躁动不安。兴安岭一带有东胡,阿尔泰山地区是月氏(zhī),都比较强盛,匈奴夹在中间,也不甘示弱,不仅试探性地再次南下劫掠中原以伸展手脚,还在打西边邻居月氏的主意。此时匈奴的首领是头曼单于,他内心还有另一层打算——改立接班人。他想把原定的太子冒顿(mò dú)换成最近几年百般宠爱的阏氏(yān zhī,有如中原王朝的后、妃)的儿子,但这需要过硬的理由。他先把冒顿送到月氏为质子,而后出兵攻打月氏,欲借刀杀人,实现易储阴谋。但这次死神绕开了冒顿,他机智摆脱月氏人的追杀,盗得一匹快马星夜逃回匈奴。尴尬的头曼对易储之事只得另做打算,为掩盖其阴谋,还当众赏给冒顿一万骑兵以彰其勇。也就是这一万骑兵,逆转了冒顿的命运。
冒顿对父亲的易储阴谋心知肚明,但自己势单力薄,分庭抗礼无异于自寻死路。面对仅有的一万骑兵,他开始筹划一步险棋。冒顿安排工匠制作鸣镝(也就是响箭)供自己使用,命所部万骑遵号令习射。外出狩猎中,冒顿用鸣镝射兽,众骑兵亦射之,有不射者,立斩。冒顿以鸣镝自射坐骑,众人有不敢射者,立斩。不久,冒顿又以鸣镝射自己的爱妻,左右惶恐,有不敢射者,立斩。稍后,冒顿带领众骑兵出猎,看见了头曼单于的一匹爱马在草地上溜达,自以鸣镝射之,众骑兵紧随其后,无有不射者。冒顿这时才觉得,以鸣镝为号令的训练是到了该收尾的时候了。一天,冒顿带领所部骑兵跟随头曼单于外出狩猎,行进中,冒顿突然一个转身,以鸣镝射单于,于是乎,万箭齐发,射杀单于。回到王庭,冒顿带领所部骑兵尽诛其后母、幼弟及反对他的大臣。一切障碍被扫除后,冒顿自立为匈奴单于。
头曼单于时期的匈奴周边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