诲人不倦三十年:家在中牟,爱在中牟

正观中牟

2023-06-16 10:10

正观新闻记者 张朝晖


郭女士不止一次介绍她上初中二年级的物理老师杨新玲:当时杨老师是我的班主任,高高瘦瘦,说话声音不大。开学没多久,杨老师了解到我的情况——跟随七旬的奶奶生活,在外租住集体宿舍。杨老师就把我接到她的身边,同住一个屋子,同睡一张床,我的一日三餐都由杨老师亲手做,等于我的衣食住行都被杨老师包了,她像娘一样,在我最敏感的时期,给了我最深的爱。每天晚自习放学,我俩在她的办公室继续学习一个小时,她整理她的教案,我做我的卷子,然后我们一起提着暖瓶去接热水,杨老师会考我为什么在接水的时候,水柱的声音是不同的。回到住处,杨老师把洗脚水打好,然后我们两个一起泡脚,睡觉之前她还会让我看半个小时的电视,说是给我放松时间。至今回想起来依然温暖。班上的同学进步了,她会亲自做上两个小菜奖励她们,对于成绩不好的学生,她从来不放弃,和她们做朋友。对于我们这些被她滋养过的孩子来说,杨老师不仅是老师,更是娘亲,她把温暖的爱全给了我们。

只有心中充满博爱,才能与学生保持零距离。

2023年6月10日下午如约见到杨新玲老师,直感是她高而瘦,俏瘦如竹,清瘦如梅。

杨新玲,1973年出生,原籍开封市杞县,“从小家里兄弟姊妹们多,吃不饱、穿不暖,每年上学交学费的日子是父亲最难过的时候……我非常珍惜上学的时光。初中和高中我上的是乡里和县里最好的初中和高中。”杨新玲说,“1996年我大学毕业,被中牟县教委招聘到中牟县第一初级中学,教八、九年级物理。”

2016年,杨新玲从中牟县第一初级中学调到中牟县文昌街学校,继续教八、九年级物理。

在中牟县第一初级中学,她教了整整20年。刚走上讲台的那年她23岁,花信年华,兰质蕙心;离开的时候她43岁,不惑之年,风华正茂。

“我在中牟教学,在中牟结婚生子,我成为名副其实的中牟人。如今已将近30个年头,其中有当过近23年的班主任。教过的学生大约有五六千人,工作和生活在各个领域,教的第一届学生现在大约也有40岁左右。”时光如白驹越隙,岁月似涧溪流淌,不觉沧桑,自带欣慰。

杨新玲曾经对班内的后进生和纪律不好的学生束手无策,于是趁节假日自费到郑州大学学习心理咨询课程,学成归来学以致用。2017年7月10日,郑州晚报曾刊登杨新玲的教学先进事迹:为了把孩子培养成懂规矩的人,从简单的站立、坐姿、走路、说教做起,订立规矩。对孩子的关怀和教育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锻炼和提高的过程,为孩子取得的成绩而开心、自豪。她也将继续去努力、去付出,去践行“母爱”的真谛。

左手是严,右手是爱,双手交会,真情交融。

在学校的“家校论坛”中,杨新玲多次以教师代表的身份发言,《做智慧父母,培养优秀孩子》《长大不容易,成长有规律》《与时俱进,做智慧型教师》等等,引发了很好的反响。

杨新玲说物理学科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非常难学的学科。之所以难学,是因为把物理知识和社会生活相剥离了。物理是来源于生活但最后要服务于生活的一门学科,生活中的好多的生活现象都可以用物理的知识来解释,从这个角度出发,在教育学生的时候,杨新玲往往是把物理知识和生活的现象有机结合起来,随时应用指导学生怎么去用物理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在认识周围事物的同时很自然地把物理知识融于脑海中。

物理也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多做实验,让学生都动起手来有助于学生物理学科的学习。书本中涉及到的大大小小的实验,杨新玲都会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当实验器材不足或是没有的情况下,杨新玲会自制教具满足学生实验的需要,这让学生认为,原来物理也这么简单有趣。

从教近30年,杨新玲从来没有想到过要离开中牟,“家在这里,工作在这里,家人在这里,爱在这里。”杨新玲自言性格比较内敛,经年累月打交道的是学生和学生家长,朋友圈也仅限对于在学校里的同事。“我不喜欢喧闹,喜欢享受在家里和爱人、和孩子一起的时光……喜欢和孩子们一起做手工。我也学会了裁剪或改造衣服,学会了搭配不同款式来愉悦自己。”杨新玲说,“之前年轻,时间紧,节奏快,教课的时候都比较赶,很多事情都来不及思考,现在回过头,回想起那句话:脚步放慢些,等一等灵魂。”

目前我们的学生都来自于周围方圆几个村里的孩子,还有万邦大市场里边的商户家的孩子,他们来自于五湖四海,全国各地,由于家长工作关系特别不稳定,所以孩子有可能几年在这里然后另外几年又在另外一个地方,所以这部分孩子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习惯都不是很好,真正学习好的、习惯好的没有几个,杨新玲说刚新接手一个班的时候,语文数学成绩及格的不到全班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底子差;学生家长往往以忙为理由,把孩子交到学校里边——好歹以后就是老师的事儿了。老师们教的都非常辛苦,现在的九年级,每个班里面都会有一半的孩子考不上高中,家长也是听天由命。对这部分孩子杨新玲感到心痛。在每年的实验考试备考中,杨新玲都找他们帮忙,她说其实这些孩子们做的都特别好,杨新玲在和他们闲聊中也发现,他们现在的状况是因为父母忙于生意,疏于对他们学习的关注,在家时的无聊和寂寞只在手机的游戏中得到释放,久而久之,就不想学习了,现在就是想学习也学不会了,因为老师讲的全听不懂。的确,现在学校里,各个班级学生学习程度参差不齐,而老师的授课虽然是面向全体学生,其实是针对于中等程度的学生,自然后进生们就听不懂了,老师们还有教学进度,所以不可能照顾到全体学生。

现在国家教育改革提出“双减”政策,但杨新玲认为,在现有的高考指挥棒中,真正的做到“双减”很难。国家的建设需要大量的有知识专业的人才做基础,需要培养,在不能分快慢班的情况下,很难做到教育的合理性。

杨新玲不止一次的思考,初中的教育,从七年级开始,可以根据孩子的智商和学习状况,把孩子分成ABC班,A班的孩子,那就是为国家高层教育输送人才的,那应该是学校里面的尖子生。B班中间的这帮孩子他们都是很普通的孩子,所以他们将来都能够升到高中或者职专职高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那么最后的四分之一的孩子分为C班,他们对考学没有任何希望,但这些孩子们情商一般都比较高,可以根据孩子的这些情况,量身定体多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学科学习可以以课本为主,学校里面的考试这个班的考试内容与其他班的不同,可以有该科的教师出最基础的知识,甚至可以先让考卷先做一遍再考试,从而增加这部分孩子的自信心,自信心上去了才能找到学习中的乐趣,然后再步步提升学习的难度。这种措施实施起来,可能阻力比较大,来自于家庭的、学校老师方面的可能都会有。是改革就会有阻力,但如果能够实现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学生的流失率也许会大大降低,而这些孩子也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惊喜!“他们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差生,或脑袋并非真正不开窍。”杨新玲说。

用欣赏的目光关注学生,用诚挚的赞美鼓励学生,用真诚的心感动学生,用真挚的情激励学生。

2020-2021学年期间,杨新玲先后两次受到中牟县进修学校的邀请,在暑假全县班主任培训中做报告《家校合作,共同成长》《班主任工作常见问题及对策》。其先后获得郑州市优秀班主任、郑州市优质课教师、郑州市物理学科竞赛优秀辅导教师、中牟县优秀教师、中牟县优秀班主任、中牟县师德先进个人、中牟县文明教师、中牟县教育教学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杨新玲的大女儿今年23岁,在南京林业大学读研究生,两个儿子12岁,双胞胎,上六年级。杨新玲说自己的三个孩子都不是特别聪明,但他们懂思考、会用功、肯努力,这已足够。“我来自农村,家庭贫寒,只能靠学习改变命运,再加上我是教师,所以从小我就培养孩子认真审题、会学习、会看书的习惯,我从来都不惯着他们,从来都不给孩子们零花钱,我会让孩子们给我打工来挣零花钱,所以从小让孩子们懂得节约,知道钱来之不易,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够得到。”因为有了这样的一个思想观念,孩子们都不乱花钱,而且大女儿在上学期间学习特别好,到大学里面也是一如既往的好,她每年都会得到学校的奖学金。有时候也会利用暑假的时间,去打一些零工来增加自己的社会实践。“我老公也是教师,敬业老实;婆婆78岁了,和我们一块儿生活。”

回想到大学毕业刚来中牟工作的时候,中牟的宽大的马路就给杨新玲很深的印象,因为在当时的杞县,从没有见过这么宽阔的马路,县直一初中是老牌儿的学校,整洁的校园,幽静优雅,中心路两旁的两行浓密的杨树……中牟是一个经济各文化都发展比较迅速的城市……中牟人也比较肯吃苦,干事创业目标明确、干劲十足、不服输。

“再有五六年我就要退休了,到时候我的两个儿子也该上高三考大学了,不需要我的照顾了。”杨新玲说,“我的体质很好,如果有望返聘,我将义无反顾。如果不被返聘,我最想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做一个广场舞教练,另外我还想带着老伴儿去旅游,享受大自然的美妙。”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