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童心·快乐六一”困境儿童服务活动分享
一、背景介绍
荥阳市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数量较大,且多面临家庭经济困难、居住条件较差、心理健康不足、学业发展受限、亲子关爱缺失、支持系统零散、隔代教育问题、自我实现受阻等严峻的问题,亟待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引入社会工作、志愿者等社会力量为困境儿童开展关爱保护工作,帮助困境儿童及其家庭逐步构建社会支持系统,对于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健康、快乐成长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郑州市未成年人保护社工服务项目积极与荥阳市社工项目对接,选取京城路街道作为本次活动的阵地。
二、案例分析
本次活动针对荥阳市京城路街道的15名困境儿童,在这15名困境儿童中,最小的是5岁,最大的17岁,年龄跨度较大,有三名困境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
服务对象需求分析
家庭安全的需求:了解家庭教育以及家庭安全,知道如何抚养、教育以及保护孩子,帮孩子营造温暖舒适的家庭环境。
生命教育的需求:通过生命教育服务,让儿童认识生命的价值,珍惜生命,建立健全的自我形象与美好的生命品格。
呵护关爱的需求:困境儿童因家庭贫困、自身残疾、家庭监护缺失或家庭监护不当导致就学、照料、虐待、遗弃、社会融入等困难的儿童,比一般儿童更需要呵护和关爱。本次活动事前征集了15名困境儿童的微心愿,让困境儿童在“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感受更多的温暖关爱。
三、理论基础
任务中心模式:任务中心模式把服务介入的焦点集中在为服务对象提供简要有效的服务上,帮助服务对象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自己所选定的明确目标。任务中心模式认为,高效的服务介入必须符合五个方面的基本要求:一是介入时间有限;二是介入目标清晰;三是介入服务简要;四是服务效果明显;五是介入过程精密。
四、活动基本情况
(一)活动名称
“温暖童心·快乐六一”送温暖公益活动
(二)活动对象
荥阳市京城路街道15名困境儿童
(三)参与人数
荥阳市京城路街道15名困境儿童及家长
(四)活动时间
2023年5月27日15:30-17:30(星期六)
(五)活动目标
目标:通过链接志愿者老师为困境儿童进行儿童生命教育宣讲,助力孩子心灵成长;为困境家庭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之家庭保护宣讲,帮助困境儿童家长了解更多家庭保护和家庭安全等方面的知识,让每一名未成年人健康快乐成长;为15名困境儿童发放学习用品、夏季衣服和玩偶玩具等爱心物资,让孩子们感受到社会的关怀与温暖,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六一”儿童节。
四、服务计划及概况
5月27日下午
15:20-15:30
现场布置,人员安排
15:30-16:30
志愿者老师进行儿童生命教育《魔法少年》宣讲
16:30-17:10
《未成年人保护法》——家庭保护宣讲
17:10-17:30
衣物捐赠、爱心礼包(书包、文具等)发放,合影留念。
五、服务计划实施过程
(一)活动设计
社区活动的设计,前提是做好科学的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社工服务中的首步工作流程,也是决定服务成效的关键步骤。社工首先联系到了荥阳市京城路街道办事处社工站,说明来意和征求对方意见,确定本次活动需求分析主体主要为荥阳市京城路街道的困境儿童及其家长,并联系志愿者老师进行本次活动说明,询问志愿者老师能否参加。
(二)撰写方案
项目社工联系荥阳市京城路街道办事处社工站,双方商讨活动的开展时间以及细节,撰写本次活动方案,本次活动方案主要包括活动主题、活动时间、活动地点、参与人员、活动内容、活动流程、人员分工、预计风险与应对策略、活动物资、活动预算等部分组成。在撰写活动方案时,社工侧重于方案的执行性,充分评估主办方实际情况,并结合服务对象需求,合理设计流程,保证可操作执行,活动得以圆满开展。
(三)活动执行
活动筹备。一是对象招募。社工通过电话招募的方式,确定了可以参与的社区活动的人员。二是筹备会议。社工和荥阳市京城路街道办事处社工站明确了活动流程和工作人员职责等细节。三是物料准备。在活动开展之前,社工向15名困境儿童收集了他们的微心愿和身高体重,以便购买物资和协调衣物,采购前,提前对照活动流程及节点,分类做好物资清单,按照清单进行物资采购。
活动开展。社工在开展社区活动之前面向本次活动的参与人员进行活动介绍和自我介绍,明确社工的专业角色。社工邀请志愿者老师为儿童进行《魔法少年》生命教育小课堂,通过“魔法”助力孩子心灵成长,鼓励孩子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树立自信心,以乐观向上的态度生活和成长。其次,社工为儿童及其家长带去《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家庭保护宣讲,从家庭教育和家庭安全角度,阐述了如何抚养、教育以及保护孩子,结合《未成年人保护法》向讲解了法律明确规定,父母、监护人应当履行的十大监护职责,最后通过提出安全感的重要性,指出从三种高质量的陪伴给予孩子心理的安全感,帮孩子营造温暖舒适的家庭环境。随后,社工与儿童互动、做游戏,并为15名困境儿童发放学习用品、夏季衣服和玩偶玩具等爱心物资。
活动后期。社工及时撰写活动新闻稿,保证时效,转发相应平台,做好活动宣传,扩大活动的宣传影响。并进行活动复盘。分享本次活动感受,总结活动经验和不足,以便提高专业水平。
六、评估
1.本次活动针对荥阳市京城路街道的15名困境儿童开展了生命教育,鼓励孩子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树立自信心,以乐观向上的态度生活和成长;帮助困境儿童及其家长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家庭保护,了解家庭教育以及家庭安全,知道如何抚养、教育以及保护孩子,帮孩子营造温暖舒适的家庭环境;为15名困境儿童发放学习用品、夏季衣服和玩偶玩具等爱心物资。活动目标基本达成。
2.社工在整个活动期间,扮演着服务者、引导者、教育者、协调者等多种角色。社工在不同节次、不同环节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社工转换角色,充分发挥专业优势,调节气氛、活动进度等。
七、反思
本次活动因为下雨的天气原因,原定参加活动的人员未能到达活动现场参加本次活动;本次参与活动的困境儿童年龄跨度有点大,在活动前准备的破冰游戏,更适合年龄小的孩子,大点的孩子游戏环节不积极。在安全教育课堂环节,志愿者老师讲课时,因设备问题,视频未能播放出来,志愿者老师对视频内容进行了口述,社工应提前做好设备调试,避免出现类似问题,影响课堂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