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氏金玉良言:惩罚伤脚的鞋
美国新泽西州鲁特捷斯大学人类学家苏珊•查其尔指出:穿鞋会对人脚的形状和大小产生明显的影响。
如果鞋伤了脚,是惩罚脚呢还是惩罚鞋?
有这种想法的人应该问问自己的脑子。
如果鞋不是用来护脚的,为什么还要用它?还不如一直像原始人一样做“赤脚猴子”?
按照如此理解,那么?自己的孩子错了应该惩罚谁呢?孩子要教训,老子也要自责,自古就有“谁家孩子谁家抱”的道理。
子襄问曾子:什么是勇敢?
曾子直接引用孔子的话说:最大的勇敢就是会自我反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世道纷纭,熙熙攘攘,心为外利所动,几乎失去真我;物欲横流,乃至人心不古;求诸外欲,而忽略了内在的诚信。如何对待浊世横流?孔子主张人应在人世间寻求与他人的契合,在求诸他人之时首先求诸自身:我是否做到了?以此感化世人,引导世人。
“常思己过”是对的,是一种植根于内心的教养。老子说:“大道之行,不责于人。”一个人遇到困难,第一想到的是别人的问题、外部环境因素?还是自身的原因,自己的不足。
曾国藩说:越走向高位,失败的可能性越大,而惨败的结局就越多。他曾用“烈马驾车,绳索已朽”来形容随时有翻车的可能。那么,每升迁一次,就要以10倍于以前的谨慎心理来处理各种事务,特别要反躬自省,修身立德,才能长治久安。
“惩罚伤脚的鞋”不如惩罚自己的选择和过错,这鞋子明明是自己选的!自己的脚只能穿合适自己的鞋子,不能把自己的脚穿在别人的鞋子里,哪怕别人的鞋子更适合你的脚!
《人的全景》一书说,不要陷入“自查无错”陷阱,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在做决策时很难发现自己是错的!原因在于我们总是用自己的标准进行判断并行动,再用同一套标准(经验价值清单--决策与行动的依据)来检查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如果考生和判卷老师是同一个人,“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就会“自查无错”,是我们出错而不知的最重要的原因!
所以,惩罚这个惩罚那个,怨恨这个怨恨那个,甚至老是觉得“都是别人的错”时,能不能反思一下自己?逆向自查一下自己?是不是自己错了?不要自己一辆车逆向所有的车跑着,却认为全部的车一定都在“逆行”!
来源:罗金良个人公众号“罗氏金玉良言”
罗金良,现任梅州开放大学校长、高级政工师、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