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点中牟
郑州三次为都,3600年商汤亳都、3500年隞都、3100年管“方国”都。5300多年前的“河洛古国”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纵上,可谓郑州人的骄傲、自豪与临属感。
郑州有历史的耐心,郑州二字第一次出现在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汉代郑州归中牟管辖。
散点中牟。
认知中牟是从官渡之战、大蒜、西瓜、中牟造纸厂、美男潘安、箜篌、农耕文明物件展示。
官渡之战,是曹操以两万兵力战胜袁绍的十万大军,而成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三大战例之一,我考上郑州大学中文专科,对这一题的解读10分(满分)。又在我参与主编的《郑州十大历史故事》中,写有随笔《官渡之战:不拘一格说战争》。
认知中牟却是从中牟大蒜始。1982年,我在市蔬菜办供职,安排我调查中牟大蒜,中牟蒜官张接待,他是中牟大蒜的培育人,中牟大蒜取白俄罗斯蒜、山东大蒜、洛阳紫皮大蒜基因杂交而成,杂交优势的中牟大蒜皮紫色,个头大、汁水多,张说,中牟大蒜由省外贸管控,见到省外贸张处长,他坐阵,一头也不许当地出售,现在集中出口英国,英人将大蒜柞成汁涂抹到面包上,打成粉末在牛排上。
到中牟大潘庄采访美男潘安后人村长潘,他说:俺先人长得漂亮,女人排队、围车追他,先人不动心,没有小老婆,俺先人还是个大孝子。2003年,我写出《古代美美男在中牟》发在大河报和郑州日报上。
中牟大蒜和中牟西瓜同样“誉满天下”。
1986年,刘源任郑州副市长期间,提出编写一部图文并茂、中英文对照的《郑州工业大观》,此书由《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联系人叫王耳,他曾是刘少奇秘书后王光美秘书,刘源为大观主编,我是编辑部主任、联系人。书成致谢,我派卡车送中牟西瓜到北京,王耳来电,说:王阿姨(王光美)特高兴,让分给楼里老同志,让他们尝尝源儿那的西瓜,没籽儿,特甜!
箜篌出中牟,史有定论。现在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应申报国家级。
园区建设时尚但缺少古意,进园区有箜篌古乐弥漫让人进入,当是华彩。
黄帝是一族号,不是具体的人。师延,不说黄帝臣,只说那个时期乐师师延。
农耕文明“五行八作”,中牟有馆展示的是秦大一统之后的度量衡制度和部分实物,“八作”之木匠为最,还有婚俗,…… 中牟人的历史观,中牟人人文精神,中牟人的情怀。
4月22日,应中牟罗辛卯约,我等,原非、王刚、陈泽来、宋云龙、陆静、文治等前往,我问:有何话题?王刚:玩!
玩,玩出不虚此行,玩出浮想联翩。
看《文化中牟》杂志,有编委郭从珍,就想起多年前郭约我中牟讲散文,我与中牟文友说:文学重在表达,文体是第二位的。
杂志有王刚写《老树》是说原非的,文笔老到。到中牟又得原非大著《天堂谣》,甚是欣喜。
同车有郑州日报资深编辑陈泽来,多年来,他对我厚爱有加,且在副刋“观星台”开专拦。
见到罗先生辛卯,他忆当年看病中河南日报编辑李长华,感谢李排炮式发他小说,罗知恩有报。我忆看长华提酒10斤,李夫人达应霞说,没见过看病号提酒的,长华坐起,找两碗,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