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文忠公园”小记
郑州治下的新郑市西13公里辛店镇,有一个欧阳寺村。村因寺名之,寺因坟而兴,何人之坟以致如此?一代文宗欧阳文忠公也。往事逐千年,欧阳文忠坟,今“欧阳文忠公园”也。
欧阳文忠,名修,字永叔,号醉翁,后又号六一居士,官拜参政议事(副宰相),文登宋六家之首,有宋一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也。生时贵,逝后荣,谥号“文忠”。谥者,行之迹也,号者,功之表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已,名生于人。
谥号“文忠”,极度褒奖是也。原在“文忠”之上,尚有“文正”,司马光提出:“文正是谥之极美,无以复加。”他认为,文是道德博词,正是靖共其位,是文人道德的极致。故此,皇帝便不肯轻易给人。由是可见,“文忠”谥号亦不可多得也,有宋一代,不过10余人耳,若苏轼、周必大,富弼盛于一时的高官名流。
欧阳文忠公非生于郑地,亦非长于郑地,何以葬之于郑?相传,宋时制度规定,凡朝中文武大臣,死后须葬于京畿500里内。当是时,北宋都东京开封府,新郑(原郑县)属开封,京畿之地是也。生,服务朝廷,死,不离朝廷,生死皆尽忠也。
而今的欧阳文忠公园,享地万余平方米,虽无广袤恢宏,但却静穆雅致。整体布局坐北朝南,北依岗阜,南临沟溪,契合风水。整体建筑为木结构仿宋风格,由外及里,中轴线上,依次是山门、中殿、大殿及殿后欧阳文忠公、第三夫人薛氏及族人坟茔。山门外东侧稍远,有勒石一通,阴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字样;紧临山门两侧,踞狮各一,威风凛凛,犹当年欧阳公之雄风。
进得山门,有修竹万竿,苍翠欲滴,直入苍穹;修竹膝下,子孙繁盛,一地芽笋。左右各有亭泰然翼然,左醉翁、右丰乐;亭内碑石分刻《醉翁亭记》、《丰乐亭记》,虽各有所属,然皆文忠公千古文章也。醉翁亭畔,有汉白玉雕一组,备述昔日欧阳公之母“画荻教子”的感人故事。中殿之前,甬道两侧,各有石像生一尊,头虽不知所踪,但英姿不减,双手持剑于胸前,威风凛凛;由斑驳之状姑断,似为旧时原物,若如是,忠心耿耿近千年矣!
中殿正中立明代“宋太师欧阳文忠公之墓”碑一通,两厢壁镶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的祭文石刻。四人者,无不名震古今。如若他人,得其中一人祭文,便是坟上青烟、三生有幸了,但欧阳公四人并享,盖因四人对欧阳公其“文”其“忠”共仰之,其心甘,其情愿;吾细品祭文,虽行文各异,但对欧阳公的景仰与深情齐一。
过中殿,大殿是也,亦称正殿,欧阳文忠公之享殿也。欧阳公木雕官服坐像迎门端于神幔之前,透“参知政事”之智,显“一代文宗”之胜。若配殿一幅楹联所述:“醉翁百业归风雅,六一文章见精神。”为官,直谏持正义,为文,道胜文自至,其气落聚于雕像,剑胆琴心、仙风道骨尽出。吾对立其前,深感其小,深躬三鞠,聊表景仰,又有见贤思齐之意。
出大殿,过掖门,至殿后,欧阳文忠墓也。墓前立碑一通,上书:宋太宗欧阳文忠公之墓。西侧,有另碑一通,欧阳文忠公第三任夫人薛氏也。双碑并立,双墓比邻,即合也分,即分也合,生为比翼鸟,没为边理枝。前两位夫人胥氏、杨氏因归葬于老家江西,是故只薛夫人相陪。但然,欧阳公与三位夫人感悟均笃,如第二夫人逝后的第一个元夕,欧阳公为其写下了饱含深情与惋惜的的千古名篇: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欧阳公墓,前左有第一、第二、第四子墓并排依次,独第三子居其右后,何故?不得而知。另有家族他人墓若干,一如园内厢房,恕不一一备记。
欧阳文忠陵园不知史称什么,至少在2017年前,山门门楣上悬挂的是欧阳修后裔、当世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所书“欧阳文忠公陵园”七个行书烫金大字,如今余字依旧,只“陵”字被精兵简政了,变为“欧阳文忠公园”,究其何故?不得而知。冒昧揣度,盖因着一“陵”字,似有阴森之气,文化涵盖也窄些,公众性也差些;是否也关乎陵、林、墓等称呼的历史规制?“欧阳文忠公园”,断句似有讲究,不宜、甚或不能断为“欧阳文忠”加“公园”,“公”字是欧阳文忠的后缀,是对欧阳文忠的敬尊;如若“公”与“园”一体连读,既少了对欧阳文忠的尊敬,其韵致也大大地打了折扣。
欧阳公陵园古今已经不同了。据《欧阳志》家谱所载,当年皇帝赐地保护坟地,总计10倾,并无赋税、徭役之累。后又敕修享堂、殿庑,又专批18亩土地,建立寺院,名“欧坟寺”。据传,宋时显臣死后邻坟兴寺,几成规制,觉得大臣生服务朝廷,死葬京畿,拱卫朝廷,其子孙或留原籍,或徙走它乡,致使无人祭拜,因以下令建立寺庙,招募僧人,留下一处祭祀、守墓的居住地,主司坟主的超度与安魂。只可惜,如今欧阳寺村不见寺,空余名字到今朝。不过,如今的欧阳寺村仍生活着近200人欧阳族裔,也算名实并未完全相去。
记欧阳文忠公园,“欧坟烟雨”不能不说。遥想当年,欧坟周边田亩葱茏,坟园古木林立参天,欧阳寺内香火袅袅,三者虽分又合,统领气候。俟雨后初晴,阳光普照,雾气蒸腾,如烟若雨,景色新秀,气象万千,有“欧坟烟雨”美称,是为古之新郑八景之一。
又,欧阳文忠晚年自号“六一居士”。我常想:把酒与谁共?烂柯同谁弈?瑶琴为谁操?读万卷书增益若何?写集古录千卷身心可有疲惫?老翁心可曾老乎?
苏轼赞其曰:论大道似韩愈,议论政事似陆贽,记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
吾专程拜谒欧阳文忠公,因喜公之文章精神,因敬公之百业风雅。“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始终如一。”“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郁郁巍巍哉,欧阳文忠公!
作者 张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