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书院+灵魂—探秘中国传统古村落杨家门禅心居

登封时报

2023-04-10 17:26

正观新闻记者 袁建龙 登封时报 王朝锋


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4月9日,探秘中国传统古村落杨家门禅心居,翠竹古树、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曲径通幽,绿荷红鱼,相映成趣,乡村民宿、崇山书院、相得益彰……宛如走进了魂牵梦萦的故乡,这里既有北方的石屋瓦舍,也有南方的水榭亭台,南北融通,刚柔并济,文武兼具;这里一石一木,镌刻着“老家河南”的灵魂记忆,一屋一巷,遗存着“老家”特有的烟火气息。

徜徉“老家河南”

穿过宽阔的轘辕古道,禅宗祖庭少林寺,深入太室山卧牛峰和少室山莲花峰之间,在静谧的少林湖畔,隐秘的杨家门村渐渐露出屋檐楼角。它像一块璞玉被发掘,像一个娇羞的少女,声声唤你归来------

“听说这里有净化灵魂的老家”,王先生搀着父母激动地说,“今天一来,震撼心灵!目之所及皆是魂里梦里的‘老家’”。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禅心居所在的杨家门村,周边丘陵谷地并存,泉溪自成水系,极具特色的石窑保存完好,是典型的中原传统村落。穿行在古村小道上,徘徊在诗情画意中,尝素菜、品咖啡,观“少林小子”习武、赏原始田园风光,尽享唯美时光。一阵风吹过,花瓣随风飘舞,着汉服置身花海的姑娘走来,可谓是步步生花。远处传来一阵嘻闹,那笑声是汉乐府里走出的采桑罗敷,还是唐王维诗里隐藏的浣女?

在每一个院落里,顺势生长的树木和小景观都与周围的房屋和环境相协调。一簇野菊花芳香四溢,房屋内外纯朴自然的摆设,显得那么和谐那么纯净! 

  作为对传统古村落的开发,禅心居真正还原了一个“回得去的故乡”,打造了一方鸡犬相闻、阡陌交通的田园生活意境,打造出别格一格的年代记忆。

回忆“空心村巨变”

  十几年前,登封市玄天庙杨家门村,地理位置偏僻,触目所及全是残垣断壁,荒草丛生,荒凉到几乎找不到进村的道路,村民纷纷搬出村子,杨家门成了一个远近闻名的空心村。

这座荒废多年的空心村,让陆海龙心底燃起唤醒“乡愁”、“老家味道”的感情和决心。道路不通,电网简陋,没有网络,无排水系统,这是最亟待解决的问题,单单这第一步,陆海龙和他的团队就用了3年时间。

修复改造项目以新旧共生的手法,坚持“四不”原则:不拆一座老房、不砍一棵树、不填一口井、不改变原有的脉络,保护好沟沟坎坎、山坡农田、一草一木,守住美丽村庄原生态,修缮建成书院、素食餐厅、老茶摊和体验式民宿。

该项目建设中的水景建设也至关重要。禅心居每个院落都有石头砌成的水道,水流在忽明忽暗的水道中曲折流淌。据陆海龙介绍,在禅心居修复第一间古院落之前,就已修建了一座污水处理站。

经过数年的修缮与重塑,既有北方民居特色,又具南方建筑风韵的杨家门以耳目一新的面貌在世人面前惊艳。

体验“崇山书院”

“人之初,性本善”来到崇山书院,和学生一起盘地而坐,摇头晃脑背起三字经,仿佛走进古老的孔子学堂。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书院也是学生就餐的地方,集体餐前致词、排队文明就餐、鞠躬感恩他人……举手投足之间,一派书生文人气息。

“闲暇时,我会和这里的孩子一起习文练武、染布、了解摄影,美好的时光就这样悄然而去……”禅心居创始人陆海龙深情感慨。

目前,书院开设了嵩山禅武少年研学活动、非遗文化体验研学活动、千年民俗体验研学活动、国学礼仪研学活动、农耕文化研究、会议接待团建等多种形式的实践体验。

打造“灵魂家园”

帐篷营地,是禅心居下一步建设的亮点,是触摸乡愁最直接的方式,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通过体验、体会来自舌尖的美味,指尖与心的付出,让内心归于平静,感受一种慢节奏的生活方式。

老茶摊,将传统村落与现代生活,休闲时尚与农业发展相结合。将依据村落里遗留的石窑洞,在弯曲的小道上,一张原生态的长桌,几张古朴的椅子,摆上“大碗茶”,人们在这里品尝的是含着满满黄土味、乡村味的茶。还可以在这里看书、聊天,享受休闲诗意的生活。

少林武术、手工扎染、登封陶艺、书法国画、古筝古琴、禅修打坐、农事体验、果蔬采摘等诗意的生活意境,正如陆海龙的理想:“未来的美好生活,就是把自己的乐趣呈现出来!”

日出嵩山坳,晨钟惊飞鸟,林间小溪水潺潺,坡上青青草。春日的禅心居,美景犹如“天上人间”,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常回家看看”!掀起一代人的记忆和情怀:给灵魂记忆安个家!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