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千年:大金店老街的前世今生繁华过后期待涅槃
正观新闻记者袁建龙 登封时报 王朝锋
最美人间四月天,4月6日,漫步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登封市大金店镇老街,它曾是交通便利、繁华兴盛的十大集镇之首,有“小洛阳”、“小上海”美誉,它也是南宋时期宋、金对峙那段历史的见证者,老街如今繁华不再,目之所及,一家家老字号店铺,一扇扇残旧的木门,一座座古老的房屋…………此情此景,好像走进了古老的传说里,穿越千年!
大金店里淘金
老街里寻老对于农村出生的我,那些弯弯绕绕的老街巷,是一种割舍不断的感情。
忙里偷闲,清明节假期,来到大金店老街,寻找儿时的记忆……。大金店镇转盘往东,穿过一段热闹的商业街,便到了老街。乍看,也没有什么不同,街口是小超市、理发店等,这些都很寻常。
又行数步,带着“估衣店”字眼的招牌频繁出现,同伴不仅脱口而出:“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大金店老街现存多为清末和民国初的建筑,沿街栉次鳞比的老商铺、老民居。走在老街上,感受到嵩山厚重历史与文化底蕴,感受登封人对老街特有的感情和热爱。
沿着石板路往前走,来到一座古庙,庙里供奉的是孔圣人,院子干净整洁,一些藤蔓和枝丫攀上屋顶,处处都是斑驳的印记,门窗多已锈蚀。
“以前赶集的时候,这条街上人多得都走不动,现在少多了。”68岁看庙的老大娘,在大金店生活了一辈子,见证了这条街的繁华与没落。
古老的门头贴满了喜庆的大红烫金对联,让这条年迈的老街生机勃勃!“叮铃铃,叮铃铃………”响起一串久违的自行车铃音,买菜的王爷爷骑自行车,停到放着一辆架子车的门口,手脚麻利的搬起自行车,过了门,那情景,像极了昔日的老街……。明清老街里,你总会看到买完菜回家的人们,街边打牌聊天的大爷,庙门前摆地摊的大妈……行走之间聚成了老街特有的烟火气。
忆繁华看今朝
小上海的前世今生《过庭录》中写到大金店在宋时作为集市,能造酒,有“酒肆”,且“虽遇岁时,歌乐喧集,乡人竞观”的情景。
老街地处颍河谷地,是一块物华天宝之地,交通便利,旧时一直是通往汝州、伊川、登封城、禹州的交通枢纽,往来商贾云集,店铺林立,是周边区域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很是繁盛。“以前大金店每月逢六、逢十大会,街口卖糖葫芦的、做棉花糖的、吆喝烤红薯的……可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大金店街的集市远近闻名,因其货物吞吐量大,被方圆附近戏称为“老母猪集”、“老母猪会”,吸引了县内及周围各县的商贾百姓前来商贸交易,互通有无。明清至民国时期,更是达到其商业的顶峰,坐商户、走足的小贩,跑江湖的好汉,三教九流,不绝于市,被称为十大集镇之首,有“小洛阳”、“小上海”美誉。
中岳旁的南岳庙见证沧桑历史
三里老街三座庙:敬奉先贤孔子的孔庙、有建在走廊过道上的奶奶庙、特别是南岳古庙,俗称“大庙”,来自一个美丽的传说,己被国务院列入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岳庙现在保存完整的有庙院三进,正殿是府君殿,府君殿祀奉的是崔府君,崔府君据说掌善恶、阴阳,唐宋以来在民间香火很盛,而崔府君据说是农历六月初六圣诞。因此,老街的六月初六老古刹会也因此兴起。走进南岳庙,青砖红墙,香火缭绕。在正殿门额上,写着“位配南岳”四个大字。据了解,这座古庙建于南宋时期宋、金对峙期间。当时,金兀术统兵南侵,攻占了汴京,占领了中原地区,并把金店改名为“大金店”。但进兵到江淮一带时,遇到了岳飞、韩世忠等所帅的宋军的顽强抵抗,才有了南宋的一隅偏安。宋金对峙,金军一时难以灭宋。金人认为天下五岳,金已占长江以北四岳,唯有南岳尚在南宋治下。为彰一统天下之野心,就在大金店街修建了南岳庙,来“位配南岳”。
繁华过后待涅槃
“老街的保护,进行了多次都是半途而废。但最近听说,老街进入国家级传统村落名录后,又重新进行了规划,要把老街保护开发成明清一条街。”站南岳庙门前,郑老汉自豪地说。
近年来,登封市将乡村振兴与华夏历史文明传承相结合,保护修复改造传统村落,留住文脉、共守乡愁,初步形成了美丽乡村、传统村落等旅游新业态,成功延伸文化旅游产业链条。站在街头回望,老街的故事镌刻在这里的一砖一瓦上,构成了一幅沧桑耐品的水墨画。
据大金店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古街是登封市大文化大旅游产业链上的重要构成部分,目前,老街保护与发展与镇里的整体规划相对接,重点是对老街进行抢救、保护、利用、开发,遵照“五个一”(一院落、一创意、一设计、一打造、一景观)理念,延伸“吃住行、游购娱”服务,将明清老街打造成登封的“乡村振兴”示范点,明清文化民俗风情古街、休闲古街、商业古街。希望在不远的将来,这条千年老街能够涅槃重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