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师者化工——读周扬波的山水画创作
《太行秋高图》122X244cm
善师者化工
读周扬波的山水画创作
从格局上看,当代山水画创作无疑是丰富多元的,这主要体现在风格图式的多样、绘画语言的丰富和艺术观念的多元等方面。在观念层面上,年轻一辈的山水画家更为活跃,这不仅是因为这一创作群体所经受的教育更加完整,同时也因为他们成长时期的社会开放度更高,视野更加开阔。因此,当代年轻一辈山水画家创作中,在语言和观念上常常能突破传统形态的藩篱,显现出纷繁的状态。不过,在大多数年轻画家的创作中,传统艺术的核心精神并未丢弃,相反,在某种程度上还得到强调。在传统语言与时代语境的相互碰撞与交织中,他们力求获寻一条不同于前辈的艺术道路,并以丰厚的成果引起业界关注。
《桃花潭印象》68X68cm
在年轻一辈山水画家中,周扬波是出类拔萃的一位。扬波自小跟随父亲习画,受益极多,稍长又入中央美院和中国艺术研究院深造,从此走上专业的绘画之路。
《龙脊途中所见》80X180cm
因为自小就打下扎实的笔墨功夫,他在山水画创作上很早就体现出深沉醇厚的品质。在笔墨语言上,扬波的山水画创作并未脱离传统的路数,用笔用墨均呈现出很好的传统修养,但色彩却又超脱了传统的束缚,鲜明、亮丽、丰富。在章法结构上,扬波的山水画显然深受写生的影响,并将写生的观察方法与传统“三远法”进行融合,所以能别出新意,活泼自然。在创作路径上,扬波坚持在自然中寻找创作资源,在现实山水中获得滋养,以“真山水”为创作旨归,所以能突破教条主义的束缚,获得创作发展的巨大空间。
《莫干山写生》68X68cm
自明清以来,传统山水画创作就有两条不同的路径,一是“四王”为代表的摹古主义;一是石涛为代表的创新主义。前者以宋元为范矩,不敢越雷池一步;后者则打破规矩,主张“我之为我,自有我在”。客观而言,两者各有其优劣之处。无规矩不成方圆,但一味泥古无疑死路一条。因此,在传统规范基础上求得创新,是当代山水画创作的必然路径。若想出新,非得从山川之写照做起。正如笪重光所言:“从来笔墨之探奇,必系山川之写照。善师者化工,不善师者抚缣素。”以此来观察周杨波的写生作品,颇有实践意义。
《查济小景》68X68cm
从2018年到2022年,杨波创作了不少写生作品,如《漓江烟雨图》《龙脊途中所见》《莫干山小景》《桃花潭印象》《土楼晨韵》《北海公园》等,这些作品很能说明“笔墨之探奇”和“山川之写照”之间的关系。以2018年所作的《漓江烟雨图》为例,画中所呈现的景物既是现实的,又是富有意象美感的。画家以游观的方式,表现目之所及的景物,以秀逸峭拔之笔墨,描绘出漓江春雨之清丽温润,既体现出笔墨技巧的工夫,也较恰当地表现出“真山水”的韵致和独契灵异的理想精神。
《阳产土楼》136X68cm
杨波在写生作品中面对实景灵活运用山水章法,根据画面需要别出心裁,因而往往给人眼前一亮之感。如表现山村一景的《土楼晨韵》中,画家将屋宇林木放置在画面下端,而留出大片空间给云雾和远山,很好地表现了山村野趣特有的幽澹清凉,而物象与云山的疏密关系也让画面结构杳然开朗,新意顿出。
《春到江南日日新》150X200cm
写生而来的图式探索与传统笔墨的锤炼是相辅相成的,两者互为表里。因而,在扬波的创作中,往往可以见出写生般的新鲜劲和真实感。如《一湾碧水绕村流》《周末行者》《春到江南日日新》《隔水青山似故乡》《黄山云起图》《太行秋高图》《新安江胜境图》《忆江南》《张家界印象》《空谷秋声》等等。《隔水青山似故乡》的图式既有传统山水的法则,又有写生得来的真实感。这件作品采用横幅构图,“平远法”与焦点透视的结合,使得画面既传统又现代,很好地表现出峰峦秀美,水阁幽奇,蒲缘幽涘的南方山水,同时也表达了对家山的浓厚情感。
《隔水青山似故乡》122X366cm
从这件作品中亦可看到,扬波在语言上特别注重线条的劲拔苍厚,以线勾勒再加以皴染,浓淡有度,渲染得当。笪重光说:“山川之气本静,笔躁动而静气不生;林泉之姿本幽,墨粗疏则幽姿顿减。”正因为扬波的笔墨语言能够做到朴厚而沉酣,稳重而圆活,笔下景物才有“幽姿”和“静气”,这对一个年轻的山水画家来说是殊为不易的。
《梦笔生花》136X68cm
在色彩上,扬波既能淡雅亦能浓郁,如《一湾碧水绕村流》便是以浓厚的色调来表现山区农村的景象,以石青、石绿、赭石等色与线、墨进行相互渲染、渗透,使画面丰满温润,神采焕然。在这里,画家将彩色与墨色放置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以墨为色,以色为墨;墨不碍色,色不碍墨。这种墨色交融的方式,带给画面明秀苍润的艺术效果,使平常之景成为佳境。
《白云如絮》136X68cm
《苦瓜和尚画语录》之《变化章》云:“凡事有经必有权,有法必有化。一知其经,即变其权;一知其法,即功于化。”画山水者,师法传统经典,更需师法自然。善师者化工,能否化其法、变其权是考验画家能否创新的试金石。多年来,周扬波以传统为根基,以写生为路径,在山水画创作上勤耕不辍,力求新意,并取得种种进步和成果,也印证了这一点。可以想见,假以时日,周扬波的山水画创作必有大成。祝愿他的山水画创作之路越走越宽!文/陈明(作者系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美术报》副主编)
《雨后三清山》136X68cm
《北海公园一》60X96cm
《北海公园二》60X96cm
《北海公园三》60X96cm
《黄山云起图》136X68cm
周扬波,1981年生于安徽合肥,现居北京,曾于中央美术学院及中国艺术研究院书法院深造,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山水画专项高研班助教。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李可染青年画院画家,中国水墨画院画家,法国singulart线上签约画家,入选中国文联新文艺群体拔尖人才,松韵堂门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