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字文正讲|鸣凤在竹,白驹食场
【正讲】
míng fèng zài zhú bái jū shí cháng
鸣凤在竹,白驹食场
【字形的演变及基本字义】
“鸣”,本义是:鸟叫。在《说文解字》里的解释是:鸟声也。“鸣”作动词用,有叫声、言说、闻名、泛指发声等意。
“凤”,本义是:古人心目中的完美神鸟,传说中的百鸟之王,形似孔雀;雄的称为“凤”,雌的称为“凰”。在《说文解字》里的解释是:神鸟也。传说中的凤凰带有光芒,还能飞翔。据《尔雅》记载,凤凰的特征是:“鸡头、燕颔、蛇颈、龟背、鱼尾、五彩色、高六尺许。”据《山海经·图赞》记载,凤凰身体有五种很像字的图纹:“首文曰德,翼文曰顺,背文曰义,腹文曰信,膺文曰仁。”凤凰性格高洁,非晨露不饮,非嫩竹不食,非千年梧桐不栖,其鸣叫声如箫笙,音如钟鼓,常用来象征祥瑞,也用于比喻圣德之人。
殷墟玉凤/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玉凤,是商代珍贵的凤形饰物,说明“凤” 作为一种原始艺术形象在当时已具雏形。
“在”,本义是:草木初生在土上,存活着,生存。在《说文解字》里解释为:存也。“存” 在《说文解字》里的解释是:在也。两字互解。“在”作动词时,有存在、居于、在于、省视等意;作介词时,表示动作、情状、所涉及的处所、时间、范围等;也作副词、名词用。
“竹”,本义是:竹子。在《说文解字》里的解释是:冬生草也。竹原产中国,是生长迅速的禾草类植物,茎为木质。分布于热带、亚热带至暖温带地区,东亚、东南亚亚和印度洋及太平洋岛屿上分布最集中,种类也最多,有慈竹、紫竹、单竹、斑竹等等,熊猫喜欢吃箭竹。竹的枝杆挺拔、修长,四季青翠,凌霜傲雪,备受中国人民喜爱,有“梅兰竹菊”四君子、“梅松竹”岁寒三友等美称。
双龙玉佩/湖北江陵望山战国楚墓出土玉器。双龙玉佩精雕细琢,充分反映出两千五百年前高超的玉雕工艺水平。
“白”,本义是:太阳之明。在《说文解字》里的解释是:西方之色也。在这里就是指白颜色。
“驹”,本义是:两岁以下的马。《说文解字》的解释是:马二岁曰驹。泛指少壮的马。
“白驹”即白色骏马,也叫白龙马,也就是“龙”,“龙凤呈祥”,要不然,怎能与前面的凤凰同时出现?龙是我国古代最受崇敬的神秘动物,龙是唯一的三栖动物,飞天为龙,潜海为海龙王,在地为马,所以龙马精神其实就是龙的精神。除了龙和凤,传说中的神兽还有麒麟。据说,当年孔子在写《春秋》的时候,有人在山上打死了一只猎物,但不知道是什么动物,都说孔子见识多,所以带给孔子瞧瞧。孔子一看,马上哭了,他说这是麒麟啊!可怜生不逢时,神兽都被误杀了!其实他是在感叹自己生不逢时,才华无用武之地,所以他修的《春秋》也叫“麟经”。
麒麟图/麒麟,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兽,体态似鹿,头上长角,身披鳞甲,古人以此象征祥瑞。
说到“白驹”,会想到成语“白驹过隙”。“隙” 就是很窄的一个缝隙,白驹跳过一条缝隙是非常快的。比喻流逝的时间。《庄子》里还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孔子一直很仰慕老子的学问,就专程去拜访,请教老子,孔子很恭敬地说:“今日晏闲,敢问至道。”意思就是:先生学问高深,是否得闲给我讲讲道呢?老子说:“汝齐戒,疏而心,澡雪而精神,掊(póu)击而知!夫道,窅(yǎo)然难言哉!将为汝言其崖略……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郤,忽然而已。 注然勃然,莫不出焉,油然潦(liáo)然,莫之人焉。已化而生,又化而死,生物哀之,人类悲之。解其天弢(tāo),堕其天制,纷乎宛乎,魂魄将往,乃身从之,乃大归乎!不形之形,形之不形,是人之所同知也,非将至之所务也,此众人之所同论也。彼至则不论,论则不至。明见无值,辩不若默。道不可闻,闻不若塞,此之谓大得。”老子的意思大致是:“你想问道,必须先焚香沐浴斋戒静心、去心中杂念,清净精神,心迹专诚,洗涤身心,然后才能听进去。既然你来了,我就先粗略地给你说一说吧……大道,真是深奥神妙,难以言表,不过我将为你说个大概。人生短暂,就如骏马驰过狭窄的空隙,人生在一呼一吸之间就过了,无外乎就是出一口气与争一口气。世上的事情,总是处在循环往复的变化中,生了死,死了生。既然瞬间就过了,人就应该珍惜生命,就应该按道而行,也就是修德,修己以安人,人在世就应该这样过才是有意义的。生死往来皆是有变化的,本是不足以为奇的,可是很多人都害怕死,只知道生不知道死,不知道死是因为不愿意面对死,所以人们会感到悲伤。如果将死看成骨肉埋在地下,精神离散天空,人死了只是存在形式发生改变,变成无形且不被形所束,这便是从有形归之无形,也就没什么可以感到悲哀的了。这样就可以正确面对身体的死亡,更应该珍惜有限的时间。道不可多问,关键在于领悟,真正弄懂了,就能深得其奥秘……”
“食”,本义是:饭,饭食。在《说文解字》里的解释是:米也。“食”是个多音字,读shí,作名词时,指粮食、食物;作动词时,指吃东西。读sì,作动词,有拿东西给人吃、饲养等意。读yì时,用于人名,如汉代的郦食其、审食其。
“场”,本义是:平坦的空地。在《说文解字》里的解释是:一曰治谷田也。“场”是个多音字,读cháng,作名词,有空地、谷场、道路等意;“场”也指祭祀的地方,所以有“道场”一词。读chǎng,作名词,指场所、舞台等。
“白驹食场”出自《诗经·小雅》:“皎皎白驹,食我场苗。絷之维之,以永今朝。”看到有小白马在我的草场里吃苗,不仅不赶走它,还把它拴着,好好喂它,以此来表达期望这种太平的日子会很长久。
“鸣凤在竹,白驹食场。”这八个字的意思就是:凤凰在竹林里自在地鸣唱,白龙马安静地吃食。这也是描述王道统治下的“遐迩一体,率宾归王”的祥瑞吉祥之气象。历史上记载了许多关于王道统治时期出现祥瑞之物的情况,会有龙、凤等出现,据《尚书·益稷》记载,大禹治水成功后,举行庆祝盛典。由夔龙主持音乐,群鸟群兽在仪式上载歌载舞。最后凤凰也来了——箫韶九成,有凤来仪。《史记》中也有叙述,四海之内都感受到舜帝之明德,且有凤凰来翔。虽然我们没有亲眼看到过,但未必就不存在。有时候我们也会看到五彩云霞、日月朗照乾坤,不妨视为一种祥瑞之兆!
《千字文正讲》
《千字文》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独特的地位,被公认为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儿童启蒙识字读物,也是成人进德修业的必读之书。本书原文采用由南北朝时期散骑侍郎、给事中周兴嗣编纂的有一千个汉字组成的韵文,精思巧构,音韵谐美,通篇以儒学伦理为纲,字里行间无不蕴含天地之道与为人处事之理。本书作者精通中国古典,讲解生动形象,文字简洁,很有可读性,无疑将推动国学的传播与普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