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骨为先、筋骨并重、辨证论治——《中医筋骨架构学》自序

芝麻花融媒

2022-12-01 14:52

绿城的冬天不期而至,夜半高楼的风透出一丝丝寒意。呷一口浓茶,整理一下思绪,敲打着键盘,写一写我所考虑的关于中医筋骨架构的事。

看好病是一件特别不容易,又特别期待的一件事。医家不可贪功,认为病看好是医生自己的功劳。先不说,疾病是医家与患者共同的敌人,患者的直接参与,就是战胜疾病的重要因素。当然,看好病,或者病痊愈,医家是非常开心的,有时会比患者本人更加开心。每当看到医家形色忽忽,愁眉不展,就是遇到了什么难题,又是查资料,又是打电话求教,家里人也不敢多说话,恐怕哪句话说得不对,又惹他生气。但又见他昂首挺胸,俏皮话很多,屁颠屁颠,准是最近看好了很多病,比较顺手。就是在这样的挑战中,医家的水平逐步提升(这要首先感谢患者的信任)。但麻烦又来了,随着诊疗水平的提升,看的病人愈来愈多,愈来愈难,遇到的问题也随之增多,这也使得医家要不断思考、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不断提高。

三年前,我出版了一本《平乐正骨“筋滞骨错”理论及临床应用》的册子,是我在临床诊疗中对慢性筋骨病诊疗思维和方法的阶段性总结。书中提出筋滞骨错是慢性筋骨病核心病机的观点,阐述了平乐正骨筋滞骨错理论的哲学观、平衡观、有形观与无形观、时空观以及辨证思维等学术理念,这大抵对同道思考慢性筋骨病的诊疗是有所裨益的。

可是,现在我为什么又开始讲中医筋骨架构学呢?三年以来,关于筋骨的思考,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我一直未曾中断。以往我们较多重视以筋为先,而骨处于相对从属的地位。筋与骨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筋与骨孰先孰后?为什么我们跳出传统的诊疗思维方法,从颈椎可以治疗腰痛,从尾椎也可以治疗腰痛,从踝关节也能治疗腰痛。腰痛的根源到底在哪里?面对疾病的治疗时,我们是松筋还是正骨,该怎样松筋,该怎样正骨?一系列的问题在《平乐正骨“筋滞骨错”理论及临床应用》这本册子里没有回答。这也促使我在诊疗工作中进一步思考、进一步总结。既是对自己心中疑惑的解答,也是抛砖引玉,请同道们一起商榷。

中医筋骨架构学,是基于中医基础理论,从筋骨的关系出发,分析筋骨架构问题的一种学说。它的核心理念是“以骨为先、筋骨并重、筋骨辨证、在筋治筋、在骨治骨。”它阐述了筋骨架构下,筋与骨的辩证关系,以及在诊疗过程中的应用方法。

它有以下几个特点:中医架构学提出了在慢性筋骨病诊疗过程中应“以骨为先”的观点。《中藏经》有云:“肺属气,气为骨之基,肾应骨,骨为筋之本;肝系筋,筋为血之原。”从生理上,骨为干,没有骨的结构支撑,肌肉、筋膜、神经、血管就没有依附,人体的基本结构形态就不复存在;从病理上,疾病的发生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不能一味强调筋的始动性,骨不正、骨错缝、骨整、骨软、骨硬均可能是退行性脊柱及骨关节病的始动因素;从治疗上说,正骨是最好的松筋,骨正才能筋柔;从康复上说,骨是机体姿态表现形式的基础,筋的状态是随着骨的改变而改变。

当然,上述提出的“以骨为先”,此骨不仅是解剖层面的骨,更包含功能层面的骨。它具备更多整体性的意义,它不仅是关于骨的局部问题的探索,更是从整体出发探索与之相关联的远端的骨的问题。比如踝关节扭伤,可调整骨盆而治愈;又如臀部疼痛(梨状肌水肿),对颈椎施予正骨术而迅速缓解,再如顽固性腰腿痛,以补骨壮骨之法而逐渐治愈。

中医架构学遵循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两大中医学基本观点。保守治疗看似简单,但需要智慧。医家不仅要有解决局部问题的能力,还要关注整体,有发现整体,解决整体问题的能力;不仅要考虑患者现实的情况,还要分析曾经受过的伤,以及先天的不足,又要具备现代医学的解剖知识,病理分析等等,更要具备辨证论治的思维。不仅如此,还要懂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整体观需要多大的整体,是颈肩同治,还是“颈椎-胸椎-肩-上肢”同治;是腰髋同治,还是“腰椎-骨盆-下肢”同治。又如,后天形成疾病的成因到底是因为什么,是外伤、久坐、久行、先天不足,还是锻炼不足或过度等等。只有具备计时的精准性,辨证的精准性,辨因的精准性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中医架构学强调在“筋治筋、在骨治骨”。皮脉肉筋骨是立体化的结构,随着解剖层次的递进,疾病相应的表里深浅也不同,故《难经·十四难》有云:“一损损于皮毛……二损损于血脉……三损损于肌肉……四损损于筋……五损损于骨”。但损伤部位和程度不同,其病位表现也各有差异,《素问·刺要论》:“病有在毫毛腠理者,有在皮肤者,有在肌肉者,有在脉者,有在筋者,有在骨者,有在髓者”。病邪部位不同,其病理特点也各有变化,如《素问˙痹论》中所说:“痹在于骨则重,在于脉则血凝而不流,在于筋则屈不伸,在于肉则不仁,在于皮则寒”。相对应,治疗的方法也应任其所宜。故《素问˙调经论篇》讲“五脏者,故得六腑与为表里,经络支节,各生虚实,其病所居,随而调之。……病在筋,调之筋;病在骨,调之骨……”

中医架构学是统领慢性筋骨病内治法和外治法的纲领。中医筋骨架构学的核心理念是慢性筋骨病诊疗过程中纲领性的总则。它指导医者基于中医筋骨架构理念,辨证分析筋与骨在生理病理及康复过程中的关系,知晓病因病机是筋骨结构异常还是筋骨质量异常,进而能够娴熟应用内治法或者外治法,或者内治与外治统筹兼顾,以期达到事半功倍、效如桴鼓的治疗效果。

不悔梦归处,只恨太匆匆。回望来时路,研习岐黄至今,已近半甲子。抚心自问,一路走来,我痴恋中医,我也一直在思考中医。每日应诊,能够以己之长帮助患者解除疾厄,是我所愿所求。但我又时刻警醒自己,不能因看好几个疑难杂症而沾沾自喜,得意忘形。医家不能失德,亦不能自满。

关于中医筋骨架构学,是我对慢性筋骨病诊疗的进一步思考,也是我对筋骨关系思考过程的又一个阶段性总结。一家浅薄之见,有感而发,不当之处,还请同道批评指正!

赵明宇

来源:

科教融媒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