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读《新课标》赋能“新”课堂—郑州市中原区建设路小学语文学科《新课标》研讨系列教研(二)

校园视点

2022-11-11 12:00

为进一步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内容,加强学校语文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切实把《新课标》教育理念和基本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凸显学科育人特点,11月10日,郑州市中原区建设路小学语文学科全体教师又一次共聚“云端”,围绕《新课标》“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的“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继续展开学习与交流。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是对语文学习与工作生活关联的自觉回应,也直指语文课程“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性质,强调阅读与交流的“实用性”,其核心要义就是“真”——真实的交流需要、真实的交流情境、真切的交流过程和体验。围绕这部分内容,各年级教师代表纷纷发言。

一年级张玲玲老师就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是什么、做什么、怎么做”三方面进行分享。首先,通过提取关键词“倾听、阅读、观察、信息梳理与整合、交流沟通、传递信息”,梳理得出任务群旨在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接着,通过分析小学三个学段的任务内容,并结合任教学段的教材实例,归纳总结各学段的学习要求。最后,落实到教学,阐明可以通过“主题活动”阶梯推进,教会孩子爱生活(周围)、爱世界(当下)、爱探索(未来)。

二年级组杜筱童老师的分享则立足于课程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从“学习任务群”的宏观概念着手,认为“学习任务群”应当是一组共同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学习任务。“基础型、发展型、拓展型”三个学习任务群的设置,是依据内容整合的程度,层级越高,内容整合的程度也越高。“发展型学习任务群”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而其中的“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强调阅读与交流的“实用性”。于是,二年级教师聚焦阅读与交流两大板块,围绕“获取信息、传递信息、满足生活需要”三个方面,将第一学段的学习内容进行划分,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阐释。最后就语文教学中的“变与不变”作总结,切于实用,有益于生活。

三年级任兰老师在分享时提出“实用性阅读与交流”这一学习任务群的特点是突出“实用性”,并按照“阅读交流”、“生活实践”、“精神文化”三个方面对本任务群中的学习内容进行梳理。接着,又将这一学习任务群“教学提示”部分的内容与课文相关联,将三个学习提示分别与“情境性”、“综合性”以及“评价”相对照。正如她的发言主题一样,三年级组老师以这样的方式带着全体语文教师通过研读《新课标》向“教学”这块青草更深处漫溯。

四年级组教师对“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内涵解读有着更为清晰的认识。白安贝老师作为组里代表,将这一任务群从内容上划分为“实用性阅读”与“实用性交流”两部分。围绕其性质、方式、要求、目的及路径做了详细分析:实用性阅读是通过阅读、倾听、观察等方式输入信息,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取、整合有价值的信息;而实用性交流则通过表达、信息传递、情境交际等方式清楚、得体、有效地输出信息,传递消息。最后,将这一学习任务群中的学习内容在四年级教材中进行标注,为今后的课堂教学提供指导性帮助。

五年级组长胡中烨老师先是对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的“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和“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三个任务群进行了比较和思考,认为它们之间有着相同点,即都是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学习任务;而不同点则在于三个任务群各有侧重,“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突出实用性,“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强调审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培养思维。随后,胡老师又从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角度,结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内容进行了具体阐述。

高山仰止,方知才疏,三人同行,觉左右为师。随着各教研组对《新课标》中“学习任务群”这部分内容不断深入地学习、思索与交流,老师们逐渐把这本“薄且精”的书读厚了,且有了更多的感悟和解读。随后,中原区建设路小学李静主任针对各年级组的研读成果进行了点评,她在肯定各组教师精读、深思《新课标》内容的同时,还指出“读”的目的在于“用”,老师们要将学习、领悟到的理论知识与真实的课堂教学相联系,让《新课标》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落地生根。

众思百汇,齐聚“云端”,教以共进,研以致远。语文学科的教学策略在变,但语文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的性质不会变,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基本特点不会变,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目标也不会变。研读《新课标》,赋能“新”课堂,相信中原区建设路小学语文组教师们会通过不断学习与探索带给课堂更多活力。

责编|张伟

文稿|李博 李嘉卉

图片|王盼

编辑|李倩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