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色犬马里的清澈
人不是向外奔走才是旅行,静静坐着思维也是旅行。
凡是探索、追寻、触及那些不可知的情境,
不论是风土的,或是心灵的,都是一种旅行。
——林清玄
年轻时总害怕“不合群”,所以为了合群而百般迎合,热衷于赶赴一场又一场表面的热闹与繁华。
可为什么我用尽全力与每个人都很好相处,但自己还是快乐不起来?
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都在考虑如何变得合群,如何更受大家欢迎,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如何与自己好好相处。
周国平说过,“我天性不宜交际。在多数场合,我不是觉得对方乏味,就是害怕对方觉得我乏味。可是我既不愿忍受对方的乏味,也不愿费劲使自己显得有趣,那都太累了。”
“我独处时最轻松,因为我不觉得自己乏味,即使乏味,也自己承受,不累及他人,无需感到不安。”
是啊,一个人只有在独处时,才能真正的发现自己,认清自己,回归真实的自我。
与人为伴,即使是与最优秀的人相处也会使人厌倦。
世界终究是自己的。与其花费时间与精力向外求,还不如早些学会好好与自己相处。
与自己相处,是一种沉淀,一种充实,一种清欢。与自己好好相处的过程中,又能谨慎不苟,这才是慎独的意义。
人在独处中有三种状态:
一是惶惶不安,茫无头绪,百事无心,无聊。
二是渐渐习惯于独自,安下心来,建立起生活的条理,可以用读书、写作、焚香、品茶、种花、养鱼等来驱逐寂寞。
三是独处本身成为一片诗意的土壤,一种创造的契机,诱发出关于存在、生命、自我的深邃思考和体验。
独处时能安然自得的人,在热闹中也能淡然自若。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拨开迷雾,心灵游于物外,在独处中遇见最真实的自己,回归精神的安宁,回归灵魂的本真。
时光在变,人亦在变。经历过热闹和繁华,也应该贴近自然了,守着自己的一方心田,不让过多被外界打扰,培植些自己认为的纯朴之美,少了纷争,多了乐趣,便是怡然,坦荡。
让生命里有些静气,这种淡淡的宁静,便有了淡淡的味道,用一缕清香来滋润着生命里的雅性,清风拂面,恍如回到最初。
七天长假,于清幽处,嗅淡淡香甜,与自己对话,从心田升腾出一缕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