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飞乌墨,鹤别绛笺“阅读书法”·颐斋六札:分六则(七十二)

陈振濂艺术讲堂

2022-09-14 16:02

 01 

宋黄伯思论学篆

宋人学篆书,初不擅长。其后渐列经典而成路径。

宋黄伯思有《跋苏氏书后》,自述云:

“仆自弱龄喜篆法,初得岱宗秦刻及朝那石章学,之后得岐鼓、坛山字及三代彝器文识,又学之。

仰其高古,惟是之师。而汉魏碑首、印章,亦时寓目。下此者未尝过而问焉”

[濂按]翫其书单列目,甚为内行。似非于大小篆愚弱懵然者,然书迹则未足观也。

陈振濂

 02 

“衡山”辨

读书忌心浮气躁。

宋玉《笛賦》:“余尝观于衡山之阳”。历代注家咸以为“衡山”即湖南之荆州南岳之衡山。

而钱宾四先生考云:《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还。过彭城西南,渡淮水,之衡山南郡”。

“彭城”为徐州,又“淮水”;皆非湘物。故考曰:

“此衡山乃安徽之霍山;又名天柱山。在大別山东。

后有汉文帝分淮南地,立衡山国,故名”。

昔以宋玉“衡山”为湘地,实为淮地也。

陈振濂

 03 

“文人”为贬词

读(明末顾炎武)《日知录》:

“唐宋以下,何文人之多也?固有不识经术、不通古今而自命文人者矣!黄鲁直言:数十年来,先生君子,但用文章提携后生,故华而不实,本朝嘉靖以来亦有此风”。

又读宋刘挚《训子孙》曰:“士当以器识为先,一命为文人,无足观矣”!

味此乃知今之“文人”为褒辞,而顾炎武上引黄庭坚、刘挚皆责贬文人乃不通经术者。唯取华而不实、浮泛少学云。

陈振濂

 04 

【“禹步”】

大禹治水,千古传颂。尤以“堵”“疏”之取,更为论治水之精髓。

然禹更为行神、路神。世人却未知闻。

大禹建交通路网,更进而保行旅之人不受妖魔之害,而有一路平安之祈。汉人出行前,祭祀行神,必行“禹步”之式。曰:

“行到邦国阃。禹步三,勉一步,呼皋。敢告曰:某行毋咎。先为禹除道,即五画地,椒其画中央土而怀之”〈秦汉简《禹須臾》〉。

此即禹步之仪轨也。

陈振濂

 05 

周“史”

两周之“史”各不同。

春秋前后,史官主祭祀,奉神祇为对象,而为文字记录者。因其通神祭祀,地位甚高。

至战国时,史官转属诸侯官长而成文书、行政之职。昔之司神,今则奉官。

是故同名为“史”,其功迥异。然既分属各诸侯官长,乃成一文书阶层,形成职业而入“士”。

是则祭祀之“史”,终而文学、文事之“史”,启“诸子百家”之诸子,各持学说,遂成气候矣!

陈振濂

 06 

博士论文微信公号

赴浙大任职,建中国艺术研究所,招收博士生。合美院部分博士,约得四十余(人)篇博士论文与(博士后)出站报告。

今以之统计汇集,欲以之立一微信公号,定期集中刊布各论文之《目录》《提要》;藉示群体学术形象,更为后来学弟学妹示范引领。

拟公号名曰“西溪同人录”、“颐社录”、“颐斋同门录”,云均未妥定。

先为记其始末经由。他人或事后追溯,亦足供谈资也。

[注]后定名为“湖上问学”“颐问”。

陈振濂

【说明】

各组区隔精美图片多采集自微信朋友圈同道好友之发布,借以作“美育”之滋养,随存随摘,间隔日久,未悉标记友好名氏。如有疑问,请留言指示公号小编,可即时作删减处理。

诚谢各相关友好爱心支持。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