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森林中照见未来——《光明日报》刊发舒勇作品《江山多娇》赏析
文丨蒋蒲英(湖南省文联网络文艺发展中心主任)
作为一名艺术创作者,舒勇一直以来专注于对装置艺术的研究与实践。近年来,他将一系列大气磅礴又启迪思维、立意高远又温润心灵的装置艺术呈现给观者,为中国现代装置艺术创作提供了全新的思路,提高了人们对装置艺术的认知度和认同感。《丝路金桥》《命运之舟》等作品见证了时代发展的记忆,不久前,他的装置作品《江山多娇》在湖南省湘潭市岳塘区昭山镇楠木村亮相,向人们展示了他最新的创作与研究成果。
《江山多娇》高3.8米,宽18米,由耐候钢、不锈钢、亚克力等材料建造,没有用任何材料涂刷表层,其所呈现出的视觉感受与现实环境中含铁量较高的土壤极为接近,让人感觉作品仿佛是从泥土中自然生长出来一样。正面的五座山峰紧紧相连,侧面的五道铁壁步步为营。山峰之上的每一棵树里都塑有一个伸展着四肢的人形,有些树的两旁还可见人们劳作的身影,树中有人,树在人在。作品造型简约、飘逸洒脱、质地素朴、气韵生动,体现出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
近观作品,每一棵树的材质表层都镶嵌有镜面,既把周围的环境映射在装置之中,让装置与其融为一体,又让观众在镜面里照见自己。神奇的是,在一棵完整的树木里,观众的镜像真实自然,而在一棵残缺的树木中,观众的面目就会变得夸张、荒诞。舒勇说:“从观念层面来理解,镜面的反射也是现实的写照,我们对自然的呵护或是破坏都会被镜子映射出来。”整个装置艺术作品犹如一面巨大而隐秘的镜子,可以让人们照见森林中的自己,在对环境与自身的审视中思考人类处境;可以照见人类未来,我们与自然唇齿相依,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人类才有真正的未来。
《江山多娇》在白天和夜晚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面貌:阳光下,作品气势恢宏、线条流畅,表现出“三山五岳”的壮美;夜色里,作品层次丰富,换个角度或灯光看树冠,便成为采用中国画“网巾法”绘成的水面,线条细密交织如同渔网平铺,尽显浪静风平之祥和。水面之上,蓝色的曲线就像一叶生命之舟正扬帆起航,“三山五岳”与“生命之舟”流光溢彩,交相辉映,更显润泽和美。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李舸表示:“要在同一件作品里呈现出这两种不同状态,在艺术表现上是极其不易的。不仅需要作者具备深厚的艺术功底,还要深谙各种材料的物理属性和文化属性。”
舒勇一直致力于“用通俗易懂的文化符号表现中华文化的包容共享精神”以及“装置艺术正向性创作”这一系列命题的研究,以创作装置艺术作品为出发点,围绕作品的文化特征、思想立意、造型审美等核心要素展开对装置艺术的研究。倡导爱绿植绿护绿,《江山多娇》为此进行了装置艺术创作的导向性探索。
如何运用现代艺术表现方式和国际化的语言锻造出新时代的生态文化标志性符号?《江山多娇》在造型中采用无焊接连接制造工艺,流线型的造型既有表情达意的功能,又起到分割空间、转换空间的作用。观众在不断细化、转化、变化的空间里激活感官,由被动感受转换为主动感悟,获得独特的个人体验,作品艺术表现的广度、深度、强度也实现了全面提升。
舒勇在最初设计《江山多娇》时为作品留足了科技升级的空间,大量留白可以安装感应环境温度湿度、风向风速、入园人数、动植物种类等实时数据的信息平台。根据数据分析,还可将作品上方的耐候钢变化为绿色、铁锈色、橙色、红色,作为防火等级的鲜明标识。通过数据联网形成大数据,还可以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数据支撑。
“人类通过象征符号来觉解生存环境的价值追求,用这一极富象征意义的装置作品来表达坚持环保理念和助力美丽中国建设,一定会激发观众的深切共鸣和持续性的公益效应。”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院长王立胜如是说。
《江山多娇》将生态环境保护的理念在现代性装置中呈现,不仅探索了装置艺术的中国范式,也唤起了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思考和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再认识。经过改造升级后的《江山多娇》也更加让人期待。
来源 | 湖南文联
编辑 | 万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