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城印象—探春黄石山

文旅中原

2021-03-11 16:33

黄石山,即方城山,又曰北武当,俗称小顶山。因与湖北武当山(大顶)同属祭祀北方真神玄武大帝,故称北武当(小顶)。黄石山位于河南省方城县东北隅独树镇砚山铺,山峰耸峙,怪石嶙峋,谷清峰幽,郁郁葱葱,风景秀美。相传道教黄石公隐居此山,授汉张良兵书,而后得道成仙,称黄石仙翁,黄石山盛产黄石硯而得美名盛赞。

三月初的清晨,与父亲一起去上山,观览故乡有名的黄石山。顺着县道行约半小时,穿越仿古牌楼,进入黄石山下。虽有暖阳,但是进山后,还是感觉清凉,我和父亲还是紧紧的裹了裹大衣。沿这修砌的台阶蜿蜒而上,行至数步,在山石缝中可见很多黄黄苗探出黄色的小花朵,迎这晨曦懒洋洋的享受这自然明媚的阳光。父亲在前行,我紧跟在后,时不时的给我聊他年轻的时候,第一次来上山的情形,仿佛回到了父亲年少时代,边走父亲边给我讲黄石山的故事。

在秦末时期,张良因是韩人(春秋七国之一),秦始皇灭韩之后,在东游到博浪沙(今河南省原阳县境内)东南黄河故道柳树湾时,张良派秦人大力士在柳树湾用掷大铁椎至其座车的方法暗杀秦始皇。但秦始皇为防备东游生变,故准备了多驾马车,结果大力士在众多驾马车中分辨不出哪一驾是始皇座车,结果没有击中真正的座车,仅仅是砸碎了秦始皇的车队兵卒车。因张良设计刺杀始皇失利,始皇四处张榜捉拿首犯,故张良躲避秦国兵丁追责,行至方城山而从此隐居。张良隐居方城山多年,这一日在方城山下河边桥上,遇见一老叟坐在桥头,头戴一毡笠帽,身披茅蓑衣,脚穿一破木屐草鞋,悬空坐在栏杆边,甚是邋遢,张良从桥上走过,并未正看老叟。此时这一老叟木屐草鞋突然一滑,掉下桥去,老叟问张良,壮士可否愿为老休拾木屐草鞋?张良此时并未理这老叟,心中一直挂念韩人民众,故并未做答,缓缓走下石桥。片刻后,张良猛转身,至桥下河边,将老者木屐草鞋拾起,快步走上石桥,将木屐归还老者。因老叟头戴毡帽,张良并未看清老者长像,此时张良也并未言语,归还后张良转身即下桥。这时,老者的脚一滑,木屐草鞋又突然掉入河中,张良心想,这老叟如果没有木屐,如何在这山中行走?还是拾起来归还老者吧。张良二次绕到桥下,在河中拾起木屐草鞋,上桥归还老者。可当老者接过草鞋,竟直穿脚上后,并未对张良言谢,一言不发。张良心想,这老者可是呆傻之人,不于计较,而后张良下桥。行至数步,张良转过身回望老者,突然老者身子一斜,差点掉入河中,这一斜,脚上穿的草鞋又掉入河中。张良又下桥将河中木屐草鞋拾起上桥归还老者。张良刚一转身,这老者说话了,明天三更天,桥上见。张良心想,这老者不是傻呆之人,让我明天三更天来,还给你拾草鞋,这心里都压了一肚子火。但是老者说完话,悠悠洒洒离开石桥走了。

此时张良依在老者坐的栏杆处,看了看,摇摇头下桥,一路上,张良敏思苦想,这老者为啥让明日三更天来石桥??这心里猜不透。鸡叫三更天,张良慌张而起,轻洗之后,直奔石桥,结果到了石桥,远远就看到石桥栏杆处坐着一个黑影,走近一看,果然是这老者。张良近身施礼,老者并未做答,约么一盏茶功夫,老者起身,伸出三个手指对张良说,三日后三更天来石桥,说吧老者转身离开石桥。愣是把张良一个晾到桥上,张良心想,我年轻力壮,来到桥上还需半个时辰,他一老者会如何早到?张良闷闷不乐回至茅庵。第三日,张良等鸡叫二更,立刻即起,洗漱罢直奔石桥。来到桥头,远远看到老者,张良刚想说话,老者起身离桥,只说了一句,月圆三更桥上见,说吧老者甩手离开。张良只能默默作罢,心想这老者如何这般奇怪?难道我遇上什么高人?神仙?不可能啊,看他身穿破蓑衣,破木屐,破头毡,不像世外高人,张良边想边往回走。

张良的好奇心促使他盼啊,盼啊,嗳,等到了月圆日。张良心想,前两次,我都是三更即起,到石桥后他都到了,这次啊,我提前去,看看他从哪个方向怎么来的?张良等鸡叫一更天早早起,洗漱完,直奔石桥。因月圆星灿,这黑夜如同白昼一般,夜深人静,张良趁这月光直奔山谷石桥。来到石桥后,张良坐在老者坐的桥栏处,四下张望,并未看到老者。张良心想,这次我来早,看你怎么说。突然在这张良的右肩有人轻轻拍了一下,这张良寒惊惊打了个冷颤,心想这半夜是谁拍我?回头借这月光一看,面前站这老者,身穿青衣道袍,手拿拂尘,张良赶忙起身施礼。只见道者微微一笑,哈哈,乳子可教也!说吧,从身后取出一匣,交与张良说以后每日三更天桥上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张良看的是啥?原来看的是老者赠的兵书。日后多年,张良辅佐汉王刘邦打下江山,成为汉三杰之一。说了半天这老者是谁?这正是传说中黄石公,张良石桥三拾木屐,黄石公夜半授兵书的故事即出自黄石山。

拾阶而上,峰回路转,山谷中时不时传出鸟鸣清脆之声,山林间松树、柏树、槐树、栎树、藤树、椿树等相互交错。顺着台阶到达老姆殿,坐在殿前石台上稍休息片刻,身上大汗淋漓,脱下大衣,迎这山风,好不惬意。此时顺着台阶往下看,也有三三两两游客顺阶而上,有的背着行囊,有的拿这提篮,欢声笑语回荡在山林之中。

此时很多香客也来到老姆殿,结伴一直往上,越过几道山脊,步步攀高,从山林中不时传来鸟鸣,山谷间一草一木,也似乎拥抱和欢迎着我们突然造访的乡人。行至2小时许,我们终于登上黄石山山顶,站在祖师殿往山下回望,雾锁茫茫,犹如仙山幽境一般。西望山峰余脉,峰起连绵八百里,青翠郁郁。南眺桐柏山,仿佛隔层雾纱,望不见,老父亲说,天清气朗之时,能清楚看到桐柏山和舞钢二郎山。东看云海旭日,犹豫鸭蛋黄一般,云浪翻跃,层层叠叠,好似瑶池王母蟠桃盛会。北望山下即鲁山县境内,遥远不及,雾照迷迷。                       

游览每个大殿,小院,山顶松林间的道观,堪称皇家风范,亭台、观景阁、牌楼、祖师殿等仿古建筑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山峦每个峰间,遥遥于武当山相望。观那披红色的擎柱高高撑起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在这峰高山巍之巅显的鲜艳庄重。坐在大殿石栏边,倚靠廊柱,遥想当年张三丰在此山隐居,练武修道,不禁让我想起很多张三丰在方城隐居的很多传说《张邋遢屙扁食》、《张邋遢雪夜摘黄杏》。传说在明朝时期唐伯虎游览名山大川,慕名而来到黄石山,游历多日不愿离去。在山下农家写出传世佳作《桃花庵》诗词:“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在花间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醉半醒日复日,花开花落年复年。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富者事,酒盏花枝隐士缘。若将显者比隐士,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花酒比车马,彼和碌碌我何闲。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的经典诗词。以至于现代很多戏曲剧种的《桃花庵》版本出处皆来源于黄石山下,传承演绎人间悲喜交加的爱情和故事。

黄石山下有一村,名砚山铺。砚台铺盛产黄石砚,方城黄石砚是中国五大名砚之一。在唐宋元明清至当代,黄石砚都是文人墨客案上必备佳品。唐代李白、宋代米芾、黄庭坚、苏东坡、明代唐寅、清代林则徐都曾到访黄石山。黄石山下砚山铺家家会制砚台,以至于砚山铺成为方城有名的村子。老家俗话说:“砚山铺的闺女不纺花,人人都会磨砚瓦”,可见砚山铺制砚的工艺和制砚的文化影响深远。        坐在山顶之巅,遥想古代多少商贾名流不远千里朝拜真武大帝;多少善男信女香客,踏过山水沟壑来黄石山海誓山盟;多少武林高手来黄石山拜访张三丰拜师学道。那些千古往事如历历在目,黄石砚也随着名士大儒进入千家万户。

下山来与老父亲在农家乐小酌,即兴来赋一首《黄石砚》酒阑风花千山月,黄石方寸雕四方。春露晚窗客归乡,伴君朝思墨中香。(王朝)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