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实践团赴广西南宁开展壮乡文化建设专项调研

每日一荐

2022-08-31 14:31

7月17日至7月23日,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赴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暑期社会实践团在南宁市江南区、青秀区和良庆区开展了为期7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围绕壮乡文化、城市壮乡文化建设现状、民族团结的宣传展开调研。


广西民族博物馆 通讯员 韦婉晴 摄

为深入学习壮乡文化,了解壮乡文化建设状况,实践队伍按照计划前往多个展览馆进行调研,如广西民族博物馆、非遗生活馆、广西美术馆、南宁博物馆等。在展览馆中,队伍成员不仅了解到壮族和多个民族的节日文化、语言文化、钱币文化、艺术文化等,还惊叹于广西各民族历史的发展、壮丽的大好河山等。


实践团成员正在观看展览 通讯员 谢皓熹 摄

同时,实践队伍还走进多个基层社区街道和风景区,采访社区居民与游客,以探寻更“接地气”的壮乡文化。实践队伍走在南宁市青秀区的民族大道上,发现无论是沿途的栅栏,路边的路灯,亦或是精心设计的地铁口,都充满了浓厚的民族特色。随处可见的文化立牌上印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大家只有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才能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民族团结进步之花才能长久不衰”。可见南宁市的壮乡文化建设良好,也在文化建设中不断地加大力宣传民族团结、弘扬民族团结精神,将“民族一家亲”五个字深深刻入人们的心中。


民族大道路边的文化立牌 通讯员 韦婉晴 摄

壮族是一个拥有历史悠久和灿烂文化的民族,其民族精髓与中华民族不谋而合,推动壮乡文化建设,贯彻壮乡文化的精神,更能够深入地促进民族大团结。民族团结在这次实践中从纸面上简单的四个字为成员们的切身体会,是民歌节中四方来客在悠扬民歌中共聚一堂,是水墨画中各族画家笔下呈现的美美与共,是饮食习惯上的百花齐放中的独具特色,是壮族语言文字在中央的修订下的通用化。在这一周的实地实践中,队员们深入贯彻“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在七天实践结束后共享总结收集到的文献资料,不同专业队员各抒己见,利用专业所学为壮乡文化的融合与发展提出了见解。


实践团在查阅文献 通讯员 谢皓熹 摄

在实践中,实践团收获颇多,从学习壮乡文化,再到调研壮乡文化建设,接受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丰富了自身的爱国情怀,继承和发扬民族团结精神。想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各个民族就要像水滴一样凝聚在一起。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必须要时时牢记民族团结在其中的重要地位。“民族团结”四个字背后所代表的是一番雄宏的斗争,以身作则时时刻刻挥动民族团结的大旗。要想弘扬民族团结精神,就不能停留在书面,要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切身让人们感受到民族团结,通过主题实践活动、读书交流会、少数民族节日等活动在实践中提升民族团结精神,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民族团结教育。


多个民族人像摄影 通讯员 韦婉晴 摄

文字: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赴广西南宁暑期社会实践团 韦婉晴 谢皓熹

摄影: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赴广西南宁暑期社会实践团 韦婉晴 谢皓熹

(通讯员 韦婉晴 谢皓熹)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