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公园城市建设 郑州市政协召开专题双月协商座谈会
日前,郑州市政协召开关于“建设公园城市,促进人城融合”专题双月协商座谈会,政协委员、智库专家、政府职能部门负责人等齐聚一堂,围绕“强化实施公园融城,推进公园城市建设”进行交流座谈、协商议政。
近年来,郑州市按照公园城市理念,坚持规划引领、建管并重,大力实施公园体系构建、生态廊道建设、街区园区融合工程,建成西流湖公园等一批大型综合公园和索河郊野公园等10个郊野公园,构建包括S312生态廊道等在内的全长3728公里绿道绿廊网络系统,完成铁路沿线、生态廊道、过境干线公路、高速互通立交及出入口区域绿化综合整治工作,打造“一环十横十纵”园林特色路,完成碧沙岗公园等17个公园拆围透绿工程,开放共享绿地216处,面积847万平方米。2019年郑州成功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是长江以北唯一获得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称号的省会城市。
经过全市上下的不懈努力,我市的绿色生态本底不断夯实,为公园城市建设和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但是,在此过程中也应看到,我市的公园城市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突出表现在绿地总量不足,公园绿地分布不均衡,公园品质不高、功能单一等方面。
公园城市作为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发展高级形态,承载着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向往的责任使命。为了开好这次双月协商会议,市政协多次组织政协委员、智库专家深入实地走访座谈,并赴成都、上海等地考察学习,这些城市在公园城市的机构设置、城市建设理念等方面积累不少先进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个城市的预期就是整个城市是一座大公园,老百姓走出来就像在自己家的花园一样”。“公园城市”将是新时代城市形态和园林绿化的最高境界,公园城市不单单是公园与城市的结合,更是城市规划、生态建设、园林景观、经济发展的多学科在公园城市理念下的有机融合。与会的委员、专家们认为,郑州在生态环境、历史文化等方面都具有一定优势,要结合郑州实际、发挥自身优势,精准进行公园融城建设。
公园城市建设是一项民心工程,也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涵盖多个层次、多个方面,涉及多个部门、多个领域,是政府各职能部门的目标,同样是政协委员肩上义不容辞的责任。
来源:郑在协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