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文忠:构建优秀传统科技文化支撑机制,把郑州打造成优秀传统科技文化之都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过,当我们谈起文化的时候,往往说的是“人文文化”,却忽略了文化的另一翼“科技文化”。
郑州市政协第十五届二次会议上,政协委员时文忠提交了关于“构建优秀传统科技文化支撑机制 把郑州打造成优秀传统科技文化之都”的提案。
他认为,河南是优秀传统科技文化的发源地,而郑州是优秀传统科技文化的发展高地。从二七区九娘庙河东岸老奶奶庙遗址出土的5万年前精美石器,到新密1万年前李家沟遗址、8000年前新郑裴李岗遗址出土的粟稻种子、农具、陶猪等,到6000年前金水区大河村遗址出土的有太阳图像的彩陶片,再到夏商巨大又精美无比的青铜器、世界上最古老瓷器——青商瓷,世界上最古老天文科技实物——周公测影台,元代郭守敬造登封观星台编制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一直用到明清两朝的《授时历》,宋朝郑州管城县(现新郑)人李诫编制的《营造法式》,更是被称为“经典制作”,无不闪烁着5000年光辉的中原文化。
对此,他建议:
1、出台一系列支持“把郑州打造成优秀传统科技文化之都”的政策文件,把郑州打造成优秀传统科技文化之都,让科技成为城市的新名片。
2、营造“传统科技文化之都”的城市氛围,建议市博物馆、科技馆及县(市)区的相关场馆常设线下线上优秀传统科技文化展,开展相关讲座,逐步提升优秀传统科技文化认知度。
3、支持在郑高校与文旅企业共同开展“优秀传统科技文化项目”的研究,共同研发诸如“观星台巡天”“与文王共观星”“青商瓷工坊”“中华建筑营造大赛”“国际星空摄影展”等系列文创产品,打造郑州文旅新的支撑点。
该提案已移交至郑州市文物局、郑州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
来源:郑在协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