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质” 人工智能赋能智慧农业高质量发展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深刻改变农业的科技创新、生产、销售及经营组织方式,是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打造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为助推我市人工智能产业提速提质发展,郑州市政协将“抢位新赛道、做强新引擎、积聚‘引领现代化河南建设’新优势”,作为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内容,聚焦人工智能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进行专题议政,形成了一个主调研报告和10个子报告。其中关于《郑州市“产业+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发展研究(智慧农业方向)》的子报告重点研究了我市智慧农业领域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路径。报告中提出,郑州智慧农业目前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引进建设了空港人工智能研究院、哈工大郑州研究院等人工智能创新平台,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科技创新支撑。
郑州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连总带宽达到1820G,5G基站实现主城区连续覆盖,大型互联网数据中心、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等的建成使用,都为智慧农业发展提供了较为完善的人工智能基础算力支撑。目前涉及智慧农业的人工智能产业已在高新区、金水区、郑东新区、经开区和航空港区等区域初步显现。
和发达地区相比,郑州的智慧农业、数字农业技术还存在诸多短板和弱项,例如基础设施薄弱、农业机械智能化水平不高、数据及信息服务能力和治理能力比较弱的等,要实现智慧农业高质量发展仍需迈过多道“坎”。
目前,全球智慧农业强国的智慧农业科技创新强,关键在于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在科技推广体系、要素支撑体系和创新治理体系方面形成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
2020年,农业农村部、中央网信办印发《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提出加快农业人工智能研发应用。专家和委员们认为,郑州推动“产业+人工智能”融合发展智慧农业,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紧盯世界智慧农业科技前沿,加快实现高水平智慧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智慧农业科技创新要着力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智慧农业建设工作要突出应用导向。
来源:郑在协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