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观|中国作协新名单还未公布,贾浅浅争议何解
近日,中国作家协会公示了2022年拟发展会员名单,著名作家贾平凹之女贾浅浅名列其中,其此前被指部分“无内涵、难以理解”的诗歌再次引发热议。
对此,中国作家协会工作人员在接受多家媒体采访时表示,包括贾浅浅在内的拟发展会员,均是按照程序进行评审上报。对于网友质疑的问题,将会记录核实。
《中国作家协会2022年会员发展公示》显示,公示时间为2022年8月17日至8月23日。
截至目前,中国作家网尚未正式公布2022年新发展会员名单。
贾浅浅入作协:实力派or“文二代”
贾浅浅是著名作家贾平凹之女,现任西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副主席。2017年12月,贾浅浅获得第二届陕西青年文学奖诗歌奖,并连续出版了《第一百个夜晚》(2017)、《行走的海》(2019)、《椰子里的内陆湖》(2020)三本诗集。
作协此前的回应称,所有拟发展会员都是按照程序进行评审上报的。但这一回答并不能化解大众心中的疑问:贾浅浅的入选究竟是自身实力使然,还是“大作家之女”的身份在助推?
我们来看看作协入会的标准。
作协官网的《中国作家协会个人会员申请审批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中相关规定如下:
拿这些标准去看,贾浅浅进入中国作协是有资格的。
从单位所属来看, 自2019年起贾浅浅便是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协是中国作协团体会员单位之一。她由省作协会员升为中国作协会员,按照《办法》,是合理的。
从发表作品来看,她的一些代表作如《椰子里的内陆湖》(31千字)、《行走的海》(128千字)、《我们的父亲》(120千字)等等,在数量上是符合要求的。
当然,除了作品之外,贾浅浅是大文豪贾平凹之女,也是事实。这一独特身份,让她被贴上了“文二代”的标签。
而她自己的部分创作也与父亲有关。早在《我的父亲贾平凹》一文中,她就提到自己发表第一篇文章受到父亲关照:
然后才笑嘻嘻地说:“这是我娃写的,趁我睡觉人家偷偷的给我放了篇稿子,上边还写着丑媳妇总要见公婆,把他家的……”这就是我第一篇发表的文章(节选自贾浅浅《我的父亲贾平凹》)。
此外,她的多篇论文也与父亲贾平凹相关:
这样的一篇篇“沾亲带故”之作,表明了在她的文学之路上,父亲贾平凹起到了重要的启蒙、引导作用。这本无可厚非,但大众质疑的是,入选作协这样一件严肃庄重的事情,是不是也与其父亲的影响力有关联?
中新社发表的评论文章指出,“二代”会承载更多公众期待,但这不是贬义词,也绝不意味着作家的子女不能当作家。
而网友们也不断发声:
目前,入选作协会员的正式名单尚未公布。我们期待作协公布最终的结果,回应大众的疑问。
专家发声vs大众审美:贾浅浅的诗歌都是屎尿屁吗
2021年,一篇《贾浅浅爆红,突显诗坛乱象》的评论发表。随后,贾浅浅的《雪天》《朗朗》《我的娘》《希望》等包含“屎尿屁描写”的几首诗歌在网络迅速传播开来。她的诗作由此被戏称为“屎尿屁体”,引起大众铺天盖地的批判狂潮。
那么,她的诗歌就真的充满了“屎尿屁元素”吗?当我们回顾她的作品,会发现这并不是其创作主旋律。
比如这两首《椰子》《石榴》:
对于贾浅浅的这些诗歌,一些名家给出这样的评价:
连续出版的三部诗集《第一百个夜晚》《椰子里的内陆湖》《行走的海》,展示了贾浅浅所具备的写作能力。
贾浅浅《第一百个夜晚》 长江文艺出版社
那么,为什么她的“屎尿屁体”备受关注呢?这也与大众从小接受的审美教育有关。学者康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指出:从小学到大学,我们接受的文学教育都是经典的表达,很少会在文学作品中看到类似“屎尿体”的写作体验。
从这一角度来看,诗歌鉴赏与大众审美之间是存在一定差异的。我们不能否认,贾浅浅的部分作品确实有着“屎尿屁”元素。但是,我们也不能由此定论,将贾浅浅的作品简单化为“屎尿屁之流”,背离对其作品的全面分析。
作品需要批评,怎么批评才是关键
从实质上看,贾浅浅作品所受到的各种批判、质疑,折射出的是一个专业问题:“文学批评该如何为”。
人民网时评指出,文艺评论要做好“剜烂苹果”的工作。对文学作品而言,批评性意见就像是一把刀,“把烂的部分剜掉,留下好吃的部分”。批评是为了更好的创作,二者是相互成就的。”
8月26日,“新时代·文学批评何为”学术论坛举行。作家出版社原总编辑黄宾堂指出,批评和创作是两个相互依存的轮子,只有两个轮子都发挥相应的作用,文学这部大车才能更好更健康地向前行进;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文学报》原社长总编陈歆耕特别强调,“批评家需要特别谨慎。有太多的预言,最终都成了贻笑大方的‘谎言’。”
在这方面,评论家杨光祖是一个生动的范例。他始终坚持客观平实的批评,既论述其优长,又论述其缺憾:对贾平凹,既肯定其《山地笔记》《废都》等,又否定其《西路上》《病相报告》《秦腔》等;对陈忠实的《白鹿原》、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在肯定的前提下,批评其不足之处。他的“文学批评”是摆事实、讲道理,是真正的批评。
因此,从文学批评的专业角度来看,对贾浅浅作品的分析应当遵循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如果批评意见缺乏足够的专业度,就会抹杀作品本身的价值和意义,被情绪所掌控。
对于贾浅浅及其作品引发的舆论事件,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思考:批判一个作品,应当从文本出发,一旦发声要建立在有理有据、对作品的充分研究上,不能极端化。以理性的评论代替无理的攻讦,以深刻的分析对抗情绪的宣泄,才能让作品更上一层楼。真正的批评一定是让文艺创作发展得越来越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