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观新闻

居中 守正 观天下

评论1+1:该给“私人影院”立规矩了

正观综合
2022-03-15 17:12 1896
不能让私人影院成了未成年人保护的“卫生死角”

据媒体报道,有私人影院提供住宿服务,却不需要出示身份证,造成了许多未成年人在没有监护人陪同的情况下就能进入私人影院娱乐、住宿。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江苏建湖县天和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鲁曼指出,私人影院处于监管空白,存在安全隐患,会滋生一些青少年相关的犯罪行为。

近年来,私人影院风靡全国大中城市。而一些青少年也将私人影院当成了休闲娱乐、聚会的“首选”。私人影院内极易发生强奸、吸毒犯罪行为。此外,由于私人影院的房间狭小、密闭,有的存在消防隐患,易损害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安全。

央广网:私人影院这个“隐秘角落”亟需法律监管

私人影院隐患重重,大多是因为无证经营,且藏身于写字楼、公寓楼内,一些房屋在法律上不能商用,房间密闭没有窗户,消防设施配备不全,逃生通道狭窄,也未与公安系统联网,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正因为隐蔽,监管又尚未能紧跟,私人影院才容易成为隐秘的角落,滋生违法犯罪行为。随意给没有监护人陪同的未成年人开房过夜,本身就涉嫌违法。像私人影院这样的新兴业态治理需要顶层设计。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就有全国人大代表建议相关部门严格规范私人影院的审批、经营并将其纳入特种行业进行监管,明确禁止接待未成年人单独消费,强化经营者对未成年人的保护,确保私人影院设施安全、规范,消除法律监管的“空白地带”。这样的建议恰逢其时,需要各方形成合力,重拳出击,让法治的阳光照进私人影院,让该行业健康成长。

澎湃新闻:别让私人影院成未成年人保护的“卫生死角”

在我国,宾馆、酒店等住宿场所都被纳入了公安机关的特种行业管理当中,入住时必须提供身份证件,且身份信息被强制上传公安系统,而且《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了社会各界对侵害未成年人行为的强制报告制度。未成年人要在没有监护人的情况下“开房”,是会触发强制报告机制的。但是,私人影院作为新兴领域,事实上提供了私密空间、住宿乃至“包夜”服务,却没被纳入特种行业监管当中。不能让私人影院成了未成年人保护的“卫生死角”。需要对私人影院这一行业进行全面规范,涉及住宿的,就要纳入公安机关的特种行业监管当中;涉及未成年人参与的,就必须明确强制报告制度,一点不能留下灰色空间。

四川在线:有必要出台更高层级的行业标准

2018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实施的《点播影院、点播院线管理规定》,主要是针对私人影院的开办资格、版权合规性等作出要求,对私人影院的日常经营管理、设施标准等未做规定,仅在第二十一条提出“点播影院应当遵守治安、消防、公共场所卫生等法律、法规规定,维护放映场所的公共秩序和环境卫生,保障观众的安全与健康。”显然,这个规定过于笼统,缺乏执行细则,又是跨多个部门,难以落实到位,致使行业陷入“九龙治水”的混乱局面。因此,从维护消费者权益,保护未成年人安全,防范违法犯罪行为的立场考虑,有必要给私人影院立规矩,出台更高层级的行业标准,以及相应的法律规章、监管细则,明确各个部门的监管责任,厘清私人影院的合法经营范围等。可借鉴KTV的监管标准,要求私人影院采取实名制登记,禁止未成年人单独入内,窗户透明,房门不得设置暗锁,包房内安装监控,确保消防安全等,以促进行业规范化经营,消除市场乱象。

北京青年报:不能让私人影院成为“脱管影院”

私人影院具有功能复杂性和经营范围交叉性、模糊性等特点,并不完全契合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机制的调整规制范围。不少地方的监管部门对私人影院的经营定性出现了认知困惑、分歧,不清楚该由谁管,不明白该怎么管。这又直接影响了对私人影院的监管行动,以至于监管出现了“多不管”地带。不少私人影院无证无照经营,处于无监管部门认领的“脱管”状态。当务之急,相关部门应针对私人影院建立联合监管机制,全面排查私人影院的经营情况和证照办理情况,摸清底数。尽快明确私人影院的主体性质和经营范围,参照特种行业管理模式和标准明确私人影院的经营门槛和监管责任分工,保障私人影院符合电影放映、旅馆等经营属性的多元法律要求和许可登记要求、监管要求。不能让私人影院成为“私设影院”“脱管影院”,不能让私人影院上演“脱管片”“隐患片”“侵权片”。

(黄河评论信箱:zghhpl@163.com)

编辑:梁冰
统筹:王攀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